十多年前,曾经常常用到“嫌疑”二字来批评学生,“抄袭嫌疑”,“作弊嫌疑”,“偷盗嫌疑”甚至是“品德嫌疑”。由于高科技还没有普及,加之学生也单纯,这些字眼儿,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也没有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什么麻烦,于是我仍然日复一日的自我感觉良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更迭,渐渐发现了将这两个字眼儿用在批评上的愚蠢。人怕是只有阅历的积累后,才能学会推己及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绿色田野,即使是最坏的人,也有一份内心的柔软,着柔软大多来自于信任。站在错误上,成就了正确,站在大地上,看到了蓝天,而这中间的人事,总在对错之间存有一份“嫌疑”,这背后,或对或错,但不确定,在不确定的时候去下定义,显然是不对的。成年人之间有了“嫌疑”,矛盾便会产生;老师批评学生的“嫌疑”,就会伤害到童心,致使学生也是非不明,不再相信社会的公平性和世界的美好,更为严重的是,极端的学生也常常因此而产生,带来了很多教育问题。
前几日考试,一位学生情绪很激动,平静下来了解,才知道他被巡考领导定义为“作弊嫌疑”,却又没有确凿,而这位学生又确实没有作弊的想法和行为,被下了定义,于是心中委屈,继而愤怒,拿出了不好的态度。我是从巡考领导口中得知此事的,领导也很生气,让我对学生进行批评。走向教室的路上,脑海中闪出了十多年前愚蠢的自己,我停下了脚步。也多亏停下来了,我才有机会心平气和地了解事情真相,我批评了他不合适的态度,也安慰了他受委屈的心之后,坐下长叹,这世界果真不公平,这嫌疑也果真极端,只一步就定义了学生的弱者地位,这样的事情,现如今几乎每天都在各个学校发生,多可怕啊!
想起初中时的自己,也有过“盗书嫌疑”。一本《学生实用词典》,让我多年后都难以释怀,现如今给孩子选工具书,都会有意回避那个书名。带着深深伤口的自己,在十多年前又在伤害自己的学生,如今那些学生已经为人父母,真希望他们都能听到我的悔过之音。青春可以错,但教德容不得半点错。直到多年后,我才恍悟,嫌疑二字应该从教育字典中删除,且不说是真错,就是保有一份错误,去寻求下定义外的方法,也是教育的课题和乐趣所在,让“嫌疑”走向清白,兵分两路,让正确得到鼓励,让错误得到反省。我想,这应该才是教育,这是一份情怀,在修身中历练出来的情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种怀疑,可以存在,但要澄清对错,让对错去促进成长。在“嫌疑”中成长起来的人,怎会胸怀热爱,胸怀善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框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走出这座山,才可以看到山外的彩虹。
我们要做的,是先驱散心中“嫌疑”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