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为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季节,时间在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前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开始向寒冷过渡。
那么在处暑这个节日有什么养生诀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有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人们都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降雨。气温下降明显,雨后艳阳高照,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所谓冷热变化不适应,容易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因此,此时需随时增减衣物,注意少食寒凉食物,以保养肺脾。
处暑,意味着暑气的结束,炎热的气候已接近尾声,但气温并未真正下降,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处暑时节,早晚温度低,白天气温高。此时节的显著气候特征为干燥,天气少雨,空气中湿度小,具有中医“温燥”特征。人们往往出现皮肤紧绷,甚则起皮脱屑,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大便干结。
因此,处暑饮食养生应以润肺健脾,养阴润燥为原则。
另外,人们在经历酷暑及“秋老虎”的肆虐后,人体多比较虚乏,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即是此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处暑时节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是人们需要注意的是,进补不可滥补。处暑时,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即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来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除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等。因为由于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进食过多温热的补品就有可能使肺的阴津被燥气所伤。所以秋季最适宜吃一些滋阴润燥,平补的食物 :
1、 白菜:解渴利尿、通利肠胃、清肺热之效;
2、 茭白:茭白甘寒,清暑解烦能止渴;
3、 白萝卜:消食润肺、解毒生津;
4、 莲藕:清热凉血、补中养神;
5、 花椰菜:味甘鲜美、营养丰富;
6、 山药: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
7、 木耳:改善贫血、清补滋养;
8、 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9、茄子:降火除燥、清热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