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记载了三百多首诗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真情实感,毫无做作的真情流露。
诗歌最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在读诗的时候,不去看辞藻有多华丽,对仗有多工整,平仄多合音律,最重要的是看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是否是真情流露,是否能触动我们内心,和我们有共鸣,给我们以启迪,感悟和感动。
我爱读诗,也许这和我是九型人格中的四号人格有关系。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把小学课本中的所有古诗词全都背诵下来。那时候,还无法理解诗词中的真正含义,无法像现在一样,把自己置身于作者所在的环境中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直到有一天,站在香山之巅,看到满山红叶,那种让人目不暇接的热烈的红色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直到真正去爱了,才明白“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不是不爱,不是不想念,不是看不见,在爱情中,就像《蒹葭》中所写的那样,无法看清爱恋的人究竟是什么模样,只知道那是一团具有无限气质的模糊;漂泊异乡,雨中做客,看着滴滴细雨打在脚下的台阶上,刹那间心头便涌起“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过完年,辞别母亲,踏上征程的时候,也就明白黄景仁为什么会有: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慨叹。这些诗在平时,不过是一时消遣的喜好,而身在情景之中,诗中的句子变成了此时此刻心中的感受,和身外的景物合而为一。
尼采说,一切文学中,我只爱以血写成者。诗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那是因为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心境正好触动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才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年张继正是因为落榜而惆怅,路过苏州,夜宿枫桥下,秋夜的萧瑟,乌鸦的悲啼,渔火的孤独,钟声的旷远,瞬时间浸染了这颗疲惫、落寞的心。没人记得那一年高中榜首的状元是谁,但所有人都记住了落榜的张继和张继的这一首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