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突然想跟闺蜜聊聊天消息发过去很久都没有得到回复,觉得很奇怪,最近她应该是在休息的。
大概在四个小时之后,闺蜜终于回复我了。原来她在家中大扫除。
"不搞卫生都不知道,原来家里面有那么多地方那么脏。"
"我怎么会有这么多衣服,柜子都放不下了,虽然不想穿,但是也不想扔。"
"东西这么多整理都花了我几个小时。"
心之动念
看到闺蜜发过来的消息,我环视了一下自己家,表面上来看还过得去,可是自己知道,在一眼望不到的地方,是一片杂乱。
妈妈是一个很爱整洁的人,但是这个整洁只限于表面,我们家的桌子上,客厅里都不会有太多的杂物,属于那种一眼望过去还算宽敞整洁的。
但是只要一打开抽屉柜子,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都是杂乱无章,有塞成一团的袋子,有装修留下来的油漆,有缝衣服的线,也有各种各样的盒子。
曾经我也试过,把一些顺手要用的东西放在桌面上,但是有的时候转身回来发现就不见了,这种时候根本不用惊慌,去抽屉柜子里面看一下,总在里面。
我问过妈妈,为什么桌面上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而柜子里面却是乱七八糟的。
妈妈给我的回答让我有些无奈:"我不喜欢在表面上看到太多东西,这样看起来一点都不宽敞不舒服,顺手就放抽屉里面不好吗?"
果然是很顺手,顺手他都不折一折,不整一整,直接放进去,而且也从来不分门别类,找东西的时候真的全凭记忆。
"那个东西我好像上次在这个抽屉见过,那个东西我好像上次在哪见过来着。"
拉开柜子,面对一柜子的杂物,着实让人心中不悦,不知道是不是从小就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虽然知道这些东西不该留着,却也依旧不忍心把它们丢掉。
所以在整洁和储蓄同存的情况下,只能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收纳。
袋子整整齐齐的叠好,用一个纸盒全部收集在一起,装修用过的材料都只留平时需要补的部分,抽屉也用小纸板进行隔断,小件和大件的东西全部分开。
我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可是过不了一个星期打开抽屉一看又恢复了原样。
小范围整理
既然公共区域没有办法改变,那就从自己的房间开始。
都说女孩子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他不承认整理衣柜,让我看到这句话的真实性。
有些衣服连吊牌都没拆过,不是不想穿,而是觉得没有找到合适的内搭,所以想等着下一次买到合适的搭配再穿。
久而久之就忘记了自己原来还有没有穿过的衣服,现实中的情况就是真正使用率高的衣服永远都是那么几件,可是柜子里面却塞得满满当当。
有曾经很喜欢的,也有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更有觉得可以拿来重复利用的。
而这些只是想法而已,基本上就没有实行过。
在《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主角是一个扔东西狂魔,只要觉得利用率不高的东西都全部扔掉,所以在里面显得很空旷。
这种做法是很极端,但是有很多核心的内容,的确在当下那一刻我有很深的感触。
有些东西有也还行,没有也不会死。
而且空旷整洁的家让人感觉更舒服,也更方便打扫。
与其不停地购置新的东西,不如好好珍惜现有的。
在自己当下感受到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清理掉了整整一麻袋的衣服。
有基本两三年没穿过的裙子,也有当初和朋友一起旅行路上的衣物,还有那些觉得留下来总会在穿的。
在清理掉这些衣物之后,当时是有些不舍,但是在看到整理后的衣柜又一种满满的放松和愉悦感。
而现在留下来的那些衣物,都很好搭配,寻找和穿搭根本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了,整理的时间也少了很多。
原来不是没有时间整理,而是将时间都花在一些无用功上面了。
认真对待
在开始整理之后,不仅该清理的东西多了,往家购入的东西也少了,还真没发现这是个省钱的好方法。
以前买东西都会想着这个有用,那个也用得着。但是大多数东西买回来都是使用率不高。
现在买东西都会很认真的去对待,也会不停地问:
"这个东西买回来我会用来干什么?"
"如果没有,会不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利?"
"有没有类似的东西可以用来替代?"
……
在不停的问自己之后,基本上很少会在买了,因为以前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购买,有很多东西都有类似的,甚至是超支的。
比如水杯,家里面就有各式各样的,玻璃杯,马克杯,保温杯,茶杯……
有些是看到觉得挺漂亮就买了,有些是朋友送的,但是你用来喝水,喝牛奶,喝咖啡的杯子都是那一个。而那些没有被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放在橱柜里面落灰。
还不如上面说的,好好的珍惜自己用的这一个,保持住自己使用的这个东西的最高寿命。
经过良久的思考,发现认真的对待物品,其实就是在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生活。
不盲目的购买东西来堆积,是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资金和时间,也是不断的去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心里的想法,有的时候就像物品一样需要被整理,与其每天都不定的乱想,还不如认真对待自己最想去做的那一件事。
而今社会特别盛行,断舍离,这其中的确在执行后有让人放松愉悦的感觉,不过也没有必要物极必反。
适当的清理可以让自己身心愉悦,有治愈的效果,但是过度的清理会让自己有负罪感,所以,找到自己适合的那一个度就好了。
望自己对待人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