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最近看到一段话:
长大后你会发现 ,家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新旧观念的冲突无法调和,坚持自我会伤到父母,一味地顺从父母又违背自己内心,甚至很多事情得不偿失,一边想要逃离父母,一边又想挣很多钱,把最好的都给他们,一边觉得他们说话好过分,从不考虑我的任何感受,一边觉得他们很辛苦,每一次都在讨厌反感和心疼中反复徘徊,既不能割舍也无法指责,既接受不了与他们的三观不合,又无法抛弃他们的养育之恩。
刚回家的几天时间里一直沉浸在幸福的喜悦里,看到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十分亲切,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随着时间接触的频率越来越多,慢慢出现想要逃离的想法,我们想象的家庭温馨总与实际相差很多。
有时候看到父母因为生活的拮据造成各种各样的习惯,总是忍不住劝说让他们改一改,不要太节俭,我们的生活方式相差万里,儿时的生活条件造就我们的三观。有时候说太多后,会很生气。但是久了,体会那个年代的辛苦以后,又觉得感同身受。
在外异乡七八年的时候,已经对老家的一切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家里虽然很温馨,但是对里里外外的装扮与生活方式都不习惯,总觉得处处不顺眼,想去改变,又无处下手。
我与先生出现了反意见,我想逃离这里,回到城市里开启正常的上班制度工作,而先生却一直坚持在家多陪伴父母几天。
父母已经五十多岁,我们还能陪伴他们过几个年呢?三十那年晚上去上坟,看着那些上一辈甚至爷爷奶奶辈分的坟头,心里却觉得凄凉无比,我们终究也是那个土堆里的其中一个。
所有的一切都是尘归尘,土归土罢了。我们在世上的一天,就要活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有的人一生追求名利,舍弃了与家人相伴的时间,有的人追求平平淡淡,最后却是儿女满堂,落得轻松自在。人呐,无论怎样,我们只要在世上活得开心快乐就好了。
回家的时间除了琐碎的家务,与应付讨厌的人际关系。剩下的就是无聊又手足无措的时光,想做些什么,又不能去做什么,总觉得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自己。
真的很奇怪,有时候总是做一些心口不一的事情,心中明明是想做一些开心的事情,但是话说出来的时候,总是把事情弄糟糕。或许,这就是一个失败者吧,最后的想法总是千奇百怪,有时候想好好活,有时候却想怎么好好的死去。
人无聊时总是会想各种问题,有人说10次无聊,9次是你自己无聊。你要新鲜,要每个事情都新鲜,那你就要进步,要常常检讨。检讨代表着新鲜,检讨出结果来就是新鲜。只要日子每天都是变动的,时间不会重叠,你的生活就不会重复,看待老事情也能看出新意义。
许倬云说盼望每个人的脑子永远保持机动,常常回顾,常常检讨,这样你的日子才能过得有意思。
有人说有空或者无聊的时候,就想一想,有哪些东西或者做什么事情能让你感到放松和快乐,想到了就随手记在备忘录里,这便是你的“自救清单”。在之后消沉、低落、情绪不佳的时候,请打开这张清单,随便找一件事,立即去做。
以后的时光里,要多想些开心愉快的事情。生活无非自己哄自己的过程。
此刻客厅里做了一屋子的客人,我却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静静做在自己的小屋里,打下这些所思所想,也许女孩子是真的没有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