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来了,怎么办?
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表达。
如果不能及时表达,不能酣畅淋漓地表达,就只好压抑。
长期压抑,不给情绪一个释放的出口,迟早会产生心理问题。
一、为什么不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许多家长不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他们见不得孩子哭,不能容忍孩子乱发脾气,就连孩子开心大笑,也忍不住要喝止。
为什么?
因为他们小时候,就是被这样要求的。
他们从小被灌输了一种理念:一个人有情绪是不好的,表露情绪更加不好,爱表露情绪的人不受欢迎。
当一个人自己都不会、不能、不敢表达情绪时,他自然也接受不了别人的情绪表达。
仅此一点,便足以形成日后的沟通障碍,造成人际困扰。
那这个理念到底对不对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假如这个理念已经给我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它就需要调整。
调整成怎样才算客观合理?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情绪。
二、什么是情绪?
心理学对情绪的定义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特定的行为。
这个概念包含三层意思:
1.情绪是个体本身对外界的一种自然反应。
2.情绪是感受与认知的一种内在互动。任何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是自身对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感受与认知的互动反应。
3.情绪会转化为一种特定行为,通过特定的表情、语言以及动作表现出来。
情绪按照发生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是一种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即平常说的心情。
激情是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类似于平时说的激动。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将情绪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每一大类又可细化为若干具体表现。现实中,人人都有喜怒哀惧等情绪,这很正常。
可见,情绪的产生是一种自然反应,本身并没有好坏。当孩子的各种小情绪来临,我们作为养育者,要以平和的心态无条件接纳,允许他自然表达,并帮助他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而不是急着去指责和制止,更不能因孩子一时情绪激动而给他贴上“爱哭”“脾气大”“不讲理”等负面标签。
三、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每一个小情绪
表情和动作是情绪最直接最本能的表达方式。孩子难受了会哭,高兴了会笑。哭的时候可能会摔东西,笑的时候可能会手舞足蹈。
在孩子情绪发作的时候,我们作为养育者,一定要保持平和心态,不评判,不否定,不强行干涉,耐心等待孩子平静下来。
有些家长,受不了孩子哭闹,会出言威胁:“你再这样妈妈就走了,不管你了。”“再哭,我就把你关进黑房子。"诸如此类的话语,都是对孩子情绪的无视,并且让孩子有被嫌弃、被抛弃的恐惧,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你需要做的,只有陪伴。
你坚定的陪伴是培养孩子爱的能力的基础。一个人只有被爱过,才有能力去爱。让孩子感受到被无条件接纳的爱的温暖,以后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善待他人。有人担心,这样不会把孩子惯坏吗?
先不说孩子,先想想咱们自己,气到极点是不是也会摔盆子打碗?这时候,你需要的是呵斥还是呵护?你会因为受到呵护而去摔更多的东西吗?
你不会,孩子也不会。当一个人的情绪得到理解和包容的时候,他没有理由再变本加厉闹腾下去。
四、教会孩子以无伤害的方式表达情绪
虽说任何一种情绪状态都有平复的时候,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情绪发作起来具有伤害性。
所以,在无条件接纳孩子各种情绪的同时,我们还要教会他以无伤害的方式表达情绪。
第一种方式:安全地私人化处理
比如,孩子哭闹会吵到别人。我们不妨轻轻把他抱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告诉他:“这里没别人,只有妈妈陪着你,想哭就哭个够。”注意你的语气,一定不是威胁性的、烦躁的、赌气的,而是满怀爱意,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真心想给他找一个可以安全宣泄情绪的环境。
这种方式,在抚慰孩子的同时,还给他传递了一种观念:处理情绪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没必要打扰别人。情绪来了,接纳它,允许它表达,但要找个无人的角落,或有一二知己在场即可。
第二种方式:非暴力语言表达
当孩子会说话了,就教他用非暴力语言表达情绪。
为什么强调“非暴力"?因为“恶语伤人六月寒”,暴力语言的杀伤力,不亚于武力。
运用非暴力语言的好处在于,可以代替冲动行为,避免矛盾升级伤人伤己。
就像两个人吵架,只要还能“说得过”,就不会考虑“打得过”。
非暴力语言表达,先从简单的词汇开始,循序渐进,力求越来越准确。
比如烦恼,就有“心烦”“烦躁”“气恼”“恼怒”等不同程度的表达。边让孩子体验自己的情绪,边用合适的词汇一一对应。
词汇越精准,对情绪的识别度越高。所以,在与孩子的日常对话中,我们要想办法丰富他的情绪词汇量。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或与别人共情时,总能在万千词汇中挑出最合适的那一个,一语中的,是不是很有魅力,也更容易打动人?
如果说,运用词汇能有效识别情绪,运用形象化语言表达则有宣泄和缓解情绪的作用。
比如,孩子说:“急死了!”
你可以追问:“怎么个急法?是像好多只蚂蚁在心里爬吗?”
他可能会回答:“是的。”也可能会反驳:“不是蚂蚁在爬,是一条狗在后面追。”
孩子的想象力永远比大人丰富,你只需要稍加点拨,他就能找到更生动的语言,表达得也更形象。
第三种方式:艺术表达
画画就是很好的艺术表达方式。
一种是宣泄式画法。情绪来时,把画纸当“出气筒”,信笔在上面乱涂乱画。长的短的,直的弯的,都行。不求构图,只为宣泄,用力猛点也无妨,只要心里能好受。
一种是表达式画法。就像用语言形象化表达情绪一样,画也可以,而且表达得更形象。当孩子画一个气得毛发直竖的人,或一颗被利箭穿过的破碎的心,或一只躲在草丛里发抖的兔子,你就能清楚地判断他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并给予他恰到好处的回应。
除了画画,还可以教孩子用唱歌、捏橡皮泥、玩沙盘、做游戏等方式表达情绪。原理都一样,不再赘述。
最后再强调一点:虽说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就其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程度,却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分。怎样教孩子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又是一个新的话题,下一篇咱们再接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