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爱会败给时间,有些却不会。
今天的日子是有些特殊的,让我心里时时地泛起涟漪。
一大清早,赵爸爸给赵先生来视频聊天,模糊听得一句“看照片都会流泪”,后来询问,得知这句话是赵爸爸讲的,令我大感意外。赵爸爸一向是内敛的,基本没听他说过有关情感的词句,所以,最后叮嘱赵先生的一句“不要告诉别人”,然后不等赵先生劝慰便迅速挂断电话,这的确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中午那会,我弟弟打来视频,闲聊之后,他居然跟我说,他觉得我们的爸爸特别不容易,很后悔以前跟他吵架。我提高了嗓门,惊呼他居然顿悟出这番道理。要知道,在不久之前,之前的之前,我弟弟和爸爸逢电话必吵,逢见面不如不见,哪怕是在他幼年,每每父母吵架,他都毅然力挺我们的妈妈。长久以来,我都是双方抱怨的集合地。
有些情感真得是需要时间方能领受,需要岁月积淀才好说出口。
赵爸爸的性情内向,偶尔健谈时也都聊些过去的事,是一个活在70-80年代的人,所以给他人感觉有点讷。赵先生基本和妈妈呆的时间比较多,关于爸爸照料自己的印象很少。
和和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住在赵先生爸妈家,赵爸爸从来没有抱过和和,也不会抱,更不会照顾孩子。
作为家里人,我是能看出赵爸爸很关心和和的,他在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做,只是现实中的确帮不上什么忙。
作为外人,可能都有点疑惑,看上去跟不是亲孙子似的。记得保姆阿姨问过我,和和爷爷真不会抱孩子啊?连你老公他都没抱过?我回答,是的,但是他对赵先生每次出家门或者远行的火车编号及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了如指掌,第一时间电话确定是否安全到达,每个赵先生的生日他都会给祝福,这一点他的妈妈偶尔都会忘记。听我这么说,阿姨得出结论,每个人对待孩子还真得都不一样,以前我呆得人家也都不重样。
虽然赵先生觉得爸爸的言行表达并不十分妥当,但是无形中,的确受到爸爸很多影响。赵先生也是个内向的人,情商着实不高。
可以想象,这对父子平时的沟通和交流,基本停留在“吃了么?冷么?工作怎么样”和“嗯,挺好的,嗯嗯,好的”,一点都不夸张。
我有时候都听不下去,督促赵先生也关心关心爸爸,聊聊自己的生活,而赵妈妈那边,也经常会抱怨赵爸爸和儿子进行重复性、毫无意思的聊天。
这不,今早就是我们都还没有睡醒,赵爸爸就来了视频,赵先生疲倦地拿起电话到隔间讲。“额嗯,好的,挺好,嗯嗯”,待那句“每次看到你在多伦多的照片,我都会流眼泪”,明显感觉赵先生顿了顿,刚开口要说,赵爸爸又连忙阻止,“你睡觉吧,再联系再联系,有什么困难一定跟我讲”。
不知道赵先生回到床上有没有再睡着,反正我觉得他的呼吸没有那么均匀缓和。
晚上的时候,赵先生下班回来,跟我说,以后每周日给我爸打个电话吧。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感情容易积聚,心也变得柔软,所以赵爸爸会看着照片流泪;也不知道,是不是当了爸爸,更加理解爸爸,所以赵先生一向的“嗯嗯,挺好,嗯”中多了几个反问句。
只是,当晚和赵先生聊起这个话题时,他时不时发出一声叹息。
当然,赵先生的反问句也是重复性的,走着和赵爸爸一样的路线。虽然他一直想改变,但举步维艰。
或许,时间会创造更多情感交流的机会,也会赋予更多的反问句。
我们无需做什么,时间会让“今天”不断上演,他们这对父子之间自有交流的手段。
即便孩子恨,也要将孩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我爸爸就是这么粗暴固执地把弟弟引进了工作岗位。
而当男孩成为爸爸一样的人之后,他会忽然理解自己的爸爸。
我弟弟就是在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的社会中,明白了爸爸的用心良苦,体会到了爸爸曾经面临的压力和老年后心中的得意与不得志。
||01
弟弟入读中心小学、初中转学到县中都是爸爸托关系。那时候,弟弟本身的学习成绩也不错。
但是到高中,有些排斥学习,成绩也很不稳定。距离高考100天的时候,忽然跑回家,说不想学了,头疼,径自躺在床上,也不说话。
爸爸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理论的熏陶,一向的传统家长作派,脾气又暴躁,他只知道,一定要把这块“烂泥”扶上墙。
爸爸回到家以后,非常气愤,大声呵斥弟弟,甚至撂下狠话。待气头过去后,意识到儿子可能真遇上什么事或者心理压力大,便语气缓和地想了解情况,并让弟弟起床,带他去医院瞧瞧。
那天的情况应该是比较糟糕的,听我妈在电话里讲,他们都比较担心弟弟,但是不管怎么样,不能就辍学,得成器。
这件事以弟弟自己去学校继续学习而告终。
爸爸可能已经意识到弟弟高考会失利,所以当他听到弟弟分数的时候,也没有生气。弟弟二本线都没有过,算他成绩线中的最低点。要知道,当初我一本过40多分的时候,还被爸爸批评了。现在想起来,真得很委屈,本来自己进不了心属高校就已经够伤心,还要承受来自爸爸的指责。可是,这就是我们的爸爸,他让我们除了学习,没有其他选择。
接下来,就是爸爸忙着为弟弟联系补习班,接送,送吃送暖。
大概弟弟想通了,上大学才是他的解放之日,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年,平稳渡过,并以越过一本线不多的成绩交卷。
看得出,爸爸还是很高兴的。一如以往,他不问儿子过多,按照自己的阅历和意愿,带着弟弟前往省城做眼部激光手术,给弟弟报了志愿,都与公安相关,体检时千叮万嘱让弟弟踮一踮脚,怀里还揣了一些现金。
不知因为连续熬夜查阅报考资讯还是长途奔波在招生现场,那几日,爸爸的眼睛都泛着红血丝。但是他粗糙惯了,不以为意,只是非常笃定,儿子能进不错的专业。记得弟弟跟我说,爸爸没有报“xx刑警学院”,因为那里有“警犬”相关专业,他担心我被专业调剂去“养狗”。我说,爸爸看着糙,但有时候却比我们心细多了。
结果很圆满,弟弟顺利进入理想学府,专业也洋气。爸爸带着他答谢老师,宴请亲朋,辞别大家庭中的众多长辈。爸爸想着,大家庭中终于出了个公安里的人,等儿子毕业了,回来工作,和家中的叔侄弟兄互相扶持,自己再托托关系,怎么也能帮儿子往上走走。
爸爸知道,儿子没有过多的天分,家底不厚,引他走向稳定体面的工作,就是他入土之后给列祖列宗的交代。
||02
父亲的权威和力量好像会在一定的时候忽然失去。
就像我弟弟入大学后,爸爸似乎再管不着了,所有的决定他再也无法自己来做主。
不仅如此,父子之间的抱怨突然高涨,关系剑拔弩张。
每当状态不如意或者遇到挫折时,弟弟就会抱怨爸爸给自己做的决定,对爸爸不支持他换专业和学校表示极大的气愤;爸爸也经常回诉苦,认为弟弟不自量力,不珍惜眼前的活法,对老子不尊重,养了个白眼狼。
多多少少因为这四年的不理解,弟弟最终放弃了省里令人羡慕的政策,留在了北京。
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后,爸爸也放弃了。虽然他知道,弟弟的苦日子还在后头,但是他也很清楚,他能做得已经都做了。儿子需要的,是社会的历练。
||03
弟弟在视频那边,歇躺着,看得出他非常疲惫。但是跟我叨叨唠唠说了特别多,一年多来,工作中的众多周折和无奈,说完就说起爸爸,或者夹杂着表述。
他说,终于理解我们爸爸为什么喝酒抽烟应酬,凭什么他不帮助妈妈照顾这个家。其实,爸爸面临的压力特别大,很多事情都会考虑到失眠,社会会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在自卑和努力强大中,爸爸着实体验了很多。而当时的我们,都不理解他,妈妈也会因此吵架,无形中又增添了很多压力。
我说,妈妈也很不容易,妈妈之所以看起来没有爸爸那么视野开阔,因为她把自己的人生给了我们。如果妈妈也像爸爸一样,闯着社会,体会到了他的难处,那谁来照顾我们。我学了那么多年,最终还是要放弃工作在家带几年孩子,现在的我,如果眼界狭隘,苦闷不快,太正常了,还好,我只有一个孩子,可是妈妈不是,她需要付出好几个几年。当了妈妈以后,我更多体会妈妈的无私付出。
弟弟说,我知道妈妈是很辛苦,以前我也一直这么认为。可是,工作后,我忽然更加怜悯我们的爸爸,因为他的辛苦不被人理解。而且我觉得妈妈的身体挺好,她还有好多年可以活,但是爸爸现在身体真得不好,一直在强撑。虽然,爸爸还是经常出去和朋友抽烟喝酒,不听劝,但是那的确是他能感受到轻松和快乐的方式。所以,我想,如果他想玩就玩,我挣点钱,赞助他。
弟弟还说,以前跟他吵架真是太不应该了,爸爸对自己真得挺好的。从小到大都是如此。他知道我现在工作会非常辛苦,他也知道他帮不上忙,所以当初劝自己回老家。但是自己也不后悔,因为的确更加锻炼人,如果是年轻时的爸爸,估计他也这么选择。自己在校期间折腾得各类考试都无疾而终,还好凭借着学校和专业给自己谋了个不错的开头。如果不是爸爸当初的强势,自己的开头也会更难。现在,都理解了。
他继续说,当初我们认为爸爸就是顾着自己玩乐,其实他比照顾家庭辛苦,爸爸也是为了这个家。他现在的确老了,混了大半辈子也没混出什么名堂,好在性格旷达,目前还有些朋友可以闹腾闹腾。我上天还劝了我妈,让她对爸爸多理解,我们都要多理解。
......
不知道为啥,整个聊天过程,我总想起电影《老炮儿》。
||04
国内天刚亮,我就给我爸爸播了视频,他刚起床。我告诉他今天和弟弟的聊天,还打趣他说,恭喜爸爸等到儿子理解他的这一天,没白花那么多心思养儿子。
他还是那个大嗓门,笑起来楼上都能听到。
时间的确是让爸爸柔软了很多,居然也有耐心带和和,记得那时候爸爸是家里抱娃睡觉的主力;而时间也让弟弟终于理解了爸爸,体会到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和一直以来的付出。
父母的爱,是永远不会被时间冲淡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会因为时间变得更加清晰。
每每看着下班回来的赵先生陪伴和和玩耍,我就莫名地感慨,这一对父子,将来又会怎样。
肯定的是,不会像赵家父子的淡漠情长,也不会像刘家父子的霸道终得理解。我们这代人也在不断改变对下一代人的养育方式,也在上一辈的父子关系中纠错前行。
但是应该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这是男孩和男人,男人和男人之间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