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种感觉,时间好像过得越来越快了。
儿时印象中的冬天冷切漫长,记忆中多半是连绵不绝的西北风呼啸而过以及手上永远也好不了的冻疮和一道道的裂痕。
可如今,不知不觉中冬天早就不知从何时跑的远远的,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果不是昨夜飘落的雨丝将路面打湿,我还以为这一切不过都是我的错觉罢了。
我不由得感叹,四季的界限竟也渐渐模糊起来。
时间走的太快,我以为自己不过是那个刚出校门的懵懂少年,可下巴上那又粗又硬的胡茬,以及头上隐约可见的几根白发,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原来我已近中年。
在外人看来,我也许过得还算不错,出身农村,家境算不上贫寒,顶多算是平常人家罢,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终好歹也算混进了一个不算太差的国企。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虽然都不是什么名牌,总算也说的过去。
刚上班时,每个月工资不过六百多块,当时是根本没有买房的想法的,甚至连买车的想法都没有,不然我也不会上班五六年后才想起来去考驾照。
上班的地方在县城,离家里大概三十多里路,每天天不亮变骑车往县城赶,下班后在花上一个多小时回家,这样的日子我过了大概一个多月,直到有天开会开到很晚,我看着同事们都有说有笑的骑车回家,而我却只能拼命的朝着县城往外骑的时候,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路上又下起了小雨,当时正值麦熟时节,雨说下就下,没有一点儿征兆。我独自一人骑着单车,在黑咕隆咚的麦田旁的土路上一路狂奔,心里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一不留神连人带车掉进了路旁的土坑里,坑不算太深可还是让我摔了一跤。
那天我记得一直折腾到晚上将近十点才回到家,爸妈差点儿急得报警,也就是从那天起买房正式提上日程。
那时候,村里人去县城买房的寥寥无几,甚至于大多数人那时候并没有买房的意识。
08年我们县城的房价大概在一千四五左右,当然这算得上是比较好的楼层的价格了,一楼和顶楼的价格要低上一些大约在一千一二左右。
当然,那时候都是现房,小县城里还没有期房这个概念。随后的时间就是在县城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区里到处看看询问价格,转眼时间就到了五一。
最终相中了一套当时算是比较偏僻的小区的房子,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便宜。134平左右仅仅需要交五万元的首付就可以,虽然是顶楼。当然现在看这肯定是拜白菜价了,可当时对于我来说也无异于天文数字,我每个月工资六百块除去吃饭剩不下多少,就算我不吃不喝五万首付也要攒七年时间,所以当时我犹豫了。
然而,母亲却一口答应下来,接着在那五一的整个假期里,我和母亲几乎把村里和所有亲戚朋友能借到的都借遍了,甚至专门记了一个账本。那时不像现在,村里人大多没钱,能一下拿出万元现金的凤毛麟角,多数不过是一千两千之类。
之后的几年,我们全家便开启了还账模式,直到13年女儿出生之后,总算把最后的一笔账还上了。
当时我心里暗下决定,今后再不背负债务。
可没想到五年之后我就食言了,幸好当时没发什么毒誓。
其实,自08年以后县城房价便逐年攀升,当时我预测最多不超过3000每平米,因为当时县城平均工资也才两千不到,况且我们还算是效益比较不错的单位。
可是,现实却一次又一次的抽打我的胖脸,让其肿上加肿。
2017年雄安新区的建设,直接让我们县城的房价坐了火箭,几乎一些之间上涨到5000每平米,而且期房都买不到。
我一下有些慌了神,手中原本的一些积蓄瞬间就贬值了三分之一。
到了18年情况愈演愈烈,虽然城中到处都在建房子,可是却几乎开盘就售罄,加上结婚的原因,村里的人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来城里买房,更加剧了上涨趋势。
无奈之下,我也只好上车,因为在这样下去手里的钱贬值更加严重,况且我也确实想要改善一下居住环境,顶楼冬冷夏热不说,漏水问题的越来越严重。
原来买一套房子的钱,现在却连首付都不够,七拼八凑凑够了首付,却又背上了近40万的贷款,想想接下来的二十年我都要过着这种日子,不由得有些焦虑起来。
看来那些无忧无虑草长莺飞的日子注定要一去不返了,而我也只能祈祷未来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