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一个意象活动。主要流程是,老师用引导词带领着参与者进入状态,然后我们依次叙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和身体感受,再由其他参与者站在讲述者的角度谈感受,最后老师会给出自己的讲解。
我是第二次参加活动了,但这次比上次睡的时间还长,听到引导词并且在头脑中有画面的片段只有两个(可能是因为今天5点半就起了。上一次好像有三四个呢,虽然也是不连贯的)。
所以当其他小伙伴讲述他们头脑当中的画面时,我会有“唉。。。又白来一次”的惋惜和“你怎么又睡着了”的自我攻击。
今天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一位参与者说,在她的头脑当中看到了一幅画,整体的色调是金黄色的。下面是风吹麦浪的场景,左上角有太阳在散发着昏黄的光芒,一位带着草帽的少女在整个画面的右边。
参与者说自己看到画的时候非常的欢喜,当老师要求我们对着这幅画交流的时候,她对那位少女说:我帮你把麦子收了吧。但少女回答:不用不用,我怕你不会使用镰刀,割到手。参与者又说:那我用收割机帮你收。少女回答:不用,不用,谢谢。
两次被拒绝,参与者心情变得很差。当老师说要对这幅画说谢谢的时候,她很不情愿。
后来老师问参与者,如果你是那位少女,你觉得你在做什么?参与者想了想,回答:我可能是在欣赏风景,并不希望有人打扰甚至破坏了这里的景色。
老师在解读的时候提到,很多时候我们是非常热心的希望帮助别人,给别人关爱的,却遭到了拒绝。我们本身感受不好,对方的感受可能也不好(否则不会这么果断的拒绝)。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TA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只是通过自己的角度和认知在看问题。
参与者说:所以现在在家里,我都很少主动做沟通,他们如果有事情需要我帮助,自然会告诉我。那时候我再作出反应也不迟。老师问:如果心中有爱,你要如何表达呢?
在活动中,这个问题谁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我觉得它非常值得思考。
作为一个不太会表达,更不会表达爱的人来说,每当要真实的表达情绪和需求的时候,会有一种难为情和担心的感受。难为情于自己是不是不该有这种情绪或需求;担心于他人的嘲笑或者拒绝。但反过来,我又十分欣赏那些勇于表达的人。有的是羡慕他们不但真实的表达了自己,并且能够体谅他人;另外一些纯粹是佩服他们的勇气,即使后果不那么尽如人意。
所以,我越来越觉得非暴力沟通的四步法(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是可以帮助我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虽然到现在我还是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情绪一上来就特别容易直给(不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的)。但至少我知道了有一种工具是可以起作用的。
希望自己能够在不断的练习当中更好地表达自己。让自己更真实,更舒服,也让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