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时间一长,人就懒了、散了,加上拖延症严重,任是一大堆事情积压着,每天的懒惰因子也会惯性延续。无数次告诉自己:明天,明天一定得动起来!可第二天一醒,眼珠子骨碌碌一转,一夜积蓄起来的激情便泄了气般,蔫了,又忍不住自我安慰:明天,明天再动!看着群里老师们每天的打卡,日脚不轻不重地踩在我的心上,“咚咚咚”,如警钟愈加清晰,于是乎,“明日复明日”的拖延也压不过deadline临近的迫切,辗转反侧,日思夜想,脑海中构思了无数个念头,都因“一想而过”而湮灭在繁杂的思绪中。一天,我终于“开窍”,让自己先迈出家门!于是乎,顶着白晃晃的日头,大汗淋漓地坐下,书本笔记一翻,一个月前的那天记忆如昨。
上学期随着孩子们一声声不舍的“再见!”匆匆结束,我还没来得及跟他们好好告个别,暑假便悄然而至,笑盈盈地看着我说“Hi!”第一天,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清早的瓢泼大雨,刷刷地洒在前挡玻璃上,模糊了我的视线,但导航上的目的地却无比清晰,就如我心中清楚明白我要去干嘛。三天的培训,有收获有遗憾。管大的讲座深入浅出,对课标中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其实这究根结底是要解决学生的写作动力问题。其实,学生目前的写作问题明显突出,老师端正思想,坚定立场,对症下药,付出了心血,效果总能见到一二,相比学生动力问题,首先迎面而来的是教师的动力问题。如果说学生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外在的表扬、肯定,那教师的动力则更注重内在的自我要求。虽然做了几年老师,在讲台上硬着头皮上一节课、说一段话已不是什么难事,但性格中的犹疑、害怕让我遇到事情总要往后缩一缩。我清楚自己是个被动的人,并不意味着我习惯于“消极抵抗”,相反,对于明确交代给我的事情,我总会不遗余力、尽善尽美地完成,然而,对于一些不需要我“逞能”的事,我会如鲁迅笔下那些旁观的群众一般“冷漠”,即使内心无比冲动,却总因内心的纠结而错过、作罢。“主动”是一个一直被我放在字典里却不曾好好施行的词汇。
讲座过后,我的观念系统迅速更新,瞬间觉得自己无比坚定,迫不及待想找来一个班好好调教。刚刚过去的三年级,作文让我教的怀疑人生,第一年教作文,我学着隔壁班老教师的做法,按着传统的作文教学步调,一句一句教,一字一字改,可我一放手,考试作文题一“调皮”,全班娃娃笔一停,我玻璃心一“哐啷”,一场场作文“车祸现场”让我心塞塞。心碎次数一多,我疑心顿起,“世间安得两全法”:娃们拿起笔来写,我也得些小安宁?三下期末,我趁着学生成长礼的机会,试着让学生写起了“每日素材”,小段同学因一篇《凉凉》将素材写得风生水起,写作热情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窜热,顺便点燃了周围一大片同学。孩子们每天盼着素材本上的小星星是我改素材的动力。我对作文教学的主动,从每天早晨的改素材开始。可以说,“每日素材”也点燃了我的主动性。但,这始终是表面上的主动。发自内心的主动,从“每日一记”开始。一年前,碰到写文的任务,我总会如临大敌。但是每天200字的记录让我对“提笔写”不再抗拒,反倒有种惺惺相惜、细水长流的温情。有时候兴致好会舍不得停笔,越写越有劲头,就像自己跟自己在对话,我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地想、慢慢地写。管大说“写作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收笔时我会豁然开朗,仿佛自我治愈一般美好。写得多,总会觉得自己的阅读量太少,见识太少,这也是我的遗憾,我的主动缺失的地方。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主动是当众表达,羞怯的性格让我每次当众表达便会大脑短路,不知所云。本次学习过程中,我们按要求绘制思维导图总结所学,我主动承担绘制任务,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虽然思想深度、绘图本领有很多进步空间,但自己在过程中的心情却十分愉悦,仅仅因为自己稍稍地迈出的那一小步。
三天培训,遗憾的是因为自身原因只参加了一天,错过了高子阳老师的“五课时”作文教学,管大的“故事力训练系统”,徐栋老师的低年级写话训练,樊小园老师与学生共同写作的坚持……错过是一种遗憾,遗憾让我不敢懈怠。“主动点!”不仅在读书、表达,更在于一种生活态度。相信:主动的人生会很甜!
(七都小学 李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