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建筑学就要把理论学好,培养一种思维观念。为了补上之前缺失的理论基础,看了西建大刘克成教授的《建筑文脉》的课程。
文脉是什么
“文脉”一词源于语言学,指的是文章中上下文的关系,“文”不难理解,指的是文化;而“脉”则给人更多思索,有山脉、经脉、叶脉等等,总而言之,“脉”指的是一种秩序,一种理性的关系。在建筑中,文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综合了时间与空间的一种关系:从时间上来说,它是一种历史关系,包含了人们对特定地区的集体记忆乃至一个地域、国家的记忆。它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统传承给后一代。从空间上,文脉又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尽管会有各种人祸天灾,现实生活中的各处都能看到的遗迹、遗产乃是文脉在空间上的表现。
文脉当然不止步于建筑,自然界各处都能见到文脉,像是沙漠中层层叠叠的沙丘反映了风的文脉,池塘里的水的涟漪反映了石子入水受力的文脉,不同土地上生长着不同的植被则反映了自然的文脉…文脉是一种线索,它帮助人们追忆过去的点点滴滴,为人们复盘历史提供机会;文脉亦是一种定位,让人知晓自己所处何地,了解自己的位置;文脉更是一种方向,为人与社会的发展指明道路,作为一个建筑师,自己的产品会存在数十年,因此这一层含义对建筑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筑师改如何做
课堂上,刘克成教授讲的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是罗马大学教授对西班牙广场的保护工作。这位教授在回答为什么不改善停车与交通问题时,对比了汽车存在的价值与罗马古建筑的存在价值。写到这,我想到了现在的新建筑越来越重视停车问题,这正表明文脉是一种历史的痕迹,建筑师更应该去谨慎考虑自己的决定对当时的地域文化意味着什么,对全社会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
刘教授讲了历史不同阶段上不同文化的发展问题,世界文化格局由起初的不同国家从个体到整体都表现出不同特色到工业发展时期,全球各地的国家和个人都向着工业化这一目标大力发展再到后现代主义时期带来的各个社会总体上迷茫混沌地发展而国家内的个人都崇尚不同发展方向的状态。建筑师在这样一个时代,既可以追随历史遗产—这一文脉的实体存在,也能与之对话,但这都建立在对历史、文脉的尊重上。
自己的想法
当今中国的发展是过于快速的,人们在感受到快速发展带来的快感后,渐渐遗忘了历史的味道。越来越多的文化古迹被拆除,城中村的问题都是历史文化—文脉让位于过快的经济利益的结果。当今的建筑师由于种种原因也渐渐沦为破坏历史文脉或者说创造不尊重老文脉的低劣的新文脉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千城一律的原因。当然,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也是建筑学文脉这一概念被提出的重要原因,人们希望找回一种归属感,一种领域感,一种与自己有同样标签的城市,后现代希望将各种形式的建筑语汇加在一个身上的做法也是一种激进的推崇文化、文脉的做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