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出个短差,不巧往返都有延误,于是就在行程中读完了王元化先生的这本《人物小记》。
王元化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史研究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是建国以来学术界的标志性领军人物。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学术界及传媒有“北钱南王”和“北李南王”两种称谓,分别将钱钟书和李慎之两位先生同王元化先生并称。
《人物小记》是王元化先生的一本自编作品集,是对旧作按类别汇编整理的,共收文二十篇,其中六篇小集,是将旧作中散见各文中的同类或相关段落汇编整理而成。小集这种汇编整理的性质,使得其无法成为结构完整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但在同一主题的串联下仍可互相关照。
书中有王元化先生对鲁迅、胡适、杨树达等现代思想文化大家的评论,也有记述熊十力、韦卓民、顾准、孙冶方、王瑶等同代文化名家的交往事迹。这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学者名家们,在同时代的王元化先生的描述下,显得格外亲近和真实。分明是随便提到一位就足够我们后辈仰慕的大家们,却偏用“小记”为题,都是因为在王元化先生的眼里,文中记录的这些人物,多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敬爱的师长、最坦诚的朋友,只发自内心的诚恳来怀念,以抒发对故师友的拳拳之意。
近几年来,《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等优质栏目都为发扬传统文化而努力。习惯了钢筋水泥森林和快节奏生活的我们,重新把传统文化中的美和真回味起来,让浮躁的内心也沉静了一些。读《人物小记》,看先生们的交往和学习经历,同样能让人的心静下来。经历过上个世纪早期的国家危难和动荡年代的这些学者们,他们面临的困境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但他们对学术的钻研却始终那样一丝不苟,对教育的真诚和对后辈的殷切让人动容,这些透过王元化的文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
关于读书,王元化提到了读书界“贪多求快”的通病,也谈到了精读的方法:“每读一次,于所未详,必谨缺疑,而无放失。缺疑者,其疑问常在心头,故乃触处求解。若所不知,即便放失,则终其身为盲人矣。”王先生提出读书过程中,遇到读不懂、吃不透的疑问,一定要反复思考,查阅资料,把问题与实际联系起来去探究推敲,务必要将疑问一一解决,而不能直接忽视或者跳过。先生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是我们应该效仿和学习的。
王元化曾师从韦卓民、任铭善等先生,并向其他多位先生求教问学。卓民先生与王元化以通信方式讨论黑格尔哲学,大约十天左右就通信一次,对一些问题的领会和疑难,卓民先生都以书信方式耐心提出指导。有时为了一个术语,卓民先生还要查阅各种版本资料,务求准确。任先生在家中给王元化上课时,只有王元化一人听课,任先生仍然全神贯注、声音洪亮的授课。年轻时的王元化常常迟到甚至失约没有按时去上任先生的课,有一次任先生竟然跑到王元化家里,留下一张“久候不至”的便条,先生对后辈的殷切期盼,难能可贵。
王元化及其在《人物小记》中记述的这些学者名家们,多数已离我们远去,但从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真实率直的一面,感受他们独立坦荡的精神。我们正需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修养身心,对抗这世界的浮躁喧嚣。
2017.06.11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