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女仆》和《潘先生在难中》对比文
"八·一三"炮声一响,骆宾基就投身与抗日战争之中,同时期,他发表大量抗日报告文学作品,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作家。《老女仆》作于1942年,以英国统治香港为背景,主要描写了《老女仆》曹妈从被器重到绝望的心路历程。叶圣陶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使得他的作品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潘先生在难中》写与1924年,是以1924年江浙战乱为背景,讲述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举家逃难的过程。这两部相隔20年里所表现的主仆形象,有什么异同呢?潘先生也好,俞一飞老爷也好,他们在战乱之际,追求生存的状态和冲忙逃走的形象是一样的,作者都通过自己的叙述手法,讽刺了潘先生和俞一飞老爷的小资主义阶级。曹妈和王妈都是接受了封建思想的女仆,她们都是中国女性悲剧的小人物,也是代表。《老女仆》中的曹妈是别墅里最亲近的佣人。曹妈很有才能,非常智慧,从贵宾的穿戴和风度上,就能决定给客人加什么菜,只要主人一抬头一仰脸,她就可以将阴沉的脸变成愉快的脸,当太平战争爆发的时候,曹妈被留下来守房子,她的心里有了反抗意识,曹妈在别墅里建立的半个主人的威风在这一刻崩塌,小说中这样写道:“我为什么留下来呢!”我的命就不值钱吗?光是你们的命才值钱吗!”可以看出来,曹妈身上是有反抗意识的,奴隶生活让他失去了自我,当时的女仆,是没有主权意识,但她再次见到老爷的时候,说:“不是你们俞家,谁给我打蛋呀。”但曹妈的反抗是无效的,曹妈的结局也走向了悲剧。因此,《老女仆》中的曹妈,是有反抗意识,敢和主人说不,可是她只有反抗意识,没有说不的资本。而《潘先生在难中》女仆的第一次出场是潘先生一家逃难到了旅店,担心王妈靠不靠谱,能不能看好家门,潘先生一家人全然不担心王妈的生死,王妈自己也不担心,小说中写道王妈的心里活动,如果打战到这儿来,反正我的老衣早就做好了。同时王妈是很封建,相信自己穿上好看的绣花鞋会让阎王另眼相看,王妈对生死是不在乎的,她与曹妈相比是封建的。曹妈会去想主人在那儿,为什么主人可以去逃命而自己为什么要空空守住别墅。王妈对生死是不在乎的,她与曹妈相比是封建的。叶圣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塑造了《潘先生在难中》中的潘先生。潘先生一家奔往上海。在军阀混战中,潘先生张皇失措,满脑子只有个人的得失。带着一家人仓惶逃到了上海。在车站,潘先生要一家人“首尾一气”,摆开蛇形阵,只有这“首尾一气”才能让潘先生的心里得到获得安全的慰藉。潘先生在车站不顾妻子儿女的前进速度,孩子的手臂要几乎要断了才松手,在出站一刻,他与家人暂短走散,潘先生竟产生出那种“家破人亡之感”,这深深地揭露了潘先生难以承受灾难之重。当他到达上海后获得了短暂的安全之时,在旅馆里,他说“乐哉乐哉,陶陶酌一杯”,将潘先生的逃难中的狼狈以及逃跑到旅馆的庆幸,对面店员他产生了优越感,显出了内心的庸俗。面对战争带来的生存危机考验,潘先生这位小知识分子选择了自身生命的保全,他为了安身立命来到红字会索要旗帜徽章,他把生命的活路寄托在了几枚徽章上,并要求“多给我一面旗,几个徽章罢”。 作品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批判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弱点。同时也通过潘先生在难中的经历,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小说并没有用主观的语言来批判,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的方式,把批判寓于描写中,让读者自己去感悟。《老女仆》 中的俞一飞是一个出生高贵的老爷,西装又花贵、整洁,尽管退休了还保留了昔日的风度,但是太平洋战事起来了别墅客厅里第一次出现了灰尘,汽车也被港政府征用了客厅里的摆放乱七八糟的,俞一飞老爷也只是说随他吧。俞一飞老爷说话的声音也高了,激动了,变得优柔寡断了,俞一飞老爷还在找保险箱钥匙,俞一飞老爷只顾自己匆匆地走去了,等不及似的,影子都是匆促奔走的影子,就和潘先生逃难到上海的情景是一样的,不顾妻子和儿女,将儿子的胳膊都要扯断了之后便松手,只顾自己往前走。当曹妈到他们避难的屋子里,曹妈进行反抗时,俞一飞老爷的脸上闪过惊愕的影子,这些都体现出了俞一飞老爷是个高级的伪装者,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让大家看见的是一个绅士尊贵的老爷,而在战乱起来的时候,俞老爷将自己的逃难的张慌失措,优柔,苟且偷生的一面展示的淋漓精致。作品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批判了当时一些权贵者的处世态度和性弱点。同时也通过俞一飞老爷在难中的经历,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是《老女仆》和《潘先生在难中》的相似处。叶圣陶、骆宾基所写的作品都是有讽刺意味的,向人们揭示了主人在逃难中,为了生存下来的卑微形象。在我看来,主人和仆人的形象几乎是一致的,两篇小说都没有猛烈的讽刺、也没有尖锐的批评,但是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将潘先生和俞一飞老爷的精明、懦弱圆滑的一面表写出来。而小说中的女仆也是相似的,相似的悲剧结局,这辈子都无法摆脱奴性,封建落后的王妈,哪怕有反抗意识但是没有反抗能力的曹妈最后都无法摆脱命不由己的悲惨命运。 将作品真实的描写出来,又高于艺术。《潘先生在难中》和《老女仆》中的人性以及奴性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也具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