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一本书,《余秋雨人生哲言》。
翻看这本书,缘于小张美女的推荐,另外,也被封面折页的话语给吸引了。
是这样的一段话:流浪是一种告别,告别的原因,有的可付诸言表,有的则难以言表。真正的流浪,大多属于后者,被迫言表,只是搪塞。不想搪塞,当然沉默,牵牵嘴角,已是礼貌。
于我,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牵动。
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流浪的人,只是身居异乡,多少带着点漂泊感。曾经的出行,貌似也是一种小小的告别,至于原因,有过付诸言表,有过搪塞,有过沉默。
最初的梦想,其实想想,该可以归结为年轻的冲动加上一些好高骛远,还有就是贪恋一路风景吧。
呵呵,一路走来,过着表面潇洒内心纠结的生活。
不过也好,经历过才懂得去珍惜内心的安稳,漂泊过才懂得淡然于世。
终于在某一天某一刻醒来,发现了自己一直所想追求的那点光芒,于是勇敢的迈出了通往明媚之夏的一步。
我不敢肯定自己有多勇敢,也不敢说自己可以坚持多久,更不敢去说明天会怎样,但是,跟着内心的感觉走,争取过或许便会无憾吧。
又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读书笔记,于我心有戚戚焉。
文道:一杯白开水冒着缕缕白气,它澄澈透明,不含一丝杂质,但却平淡无味。然而当你细细回味,那甘甜,若有若无;那沁心,若隐若现。也许,行走于世间的人们很少会停下来喝一杯白开水,毕竟,淡而无味抵不过千滋百味。读《余秋雨人生哲学》就如喝这样一杯白开水,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却好似走完了长长的一生。
笔记之外——月下故土
书里,有个章节,叫月下故国,说的是那些古国之岁月,还有一些苍茫的历史。
我想到的是月下故土,当然,无关古老,无关苍茫,只是那些,关乎我记忆里的点滴。
这个月初,因表妹结婚 ,回了一趟外婆家。去得有点匆忙,晚上上了火车,清晨五点半到达,然后和老妈阿姨弟弟一行人会合,搭了开往县里的班车,然后,转车,转车,几经辗转,终到了外婆家,心里激动,未到门口变放开嗓子喊了起来。乐得外公一个劲的笑呵呵。
依旧那片大山,那片土地,那些人。记忆,又清晰又模糊。儿时的欢声笑语,貌似停留在某个黄土小坡上,我们几个小朋友跟着一个表哥,拿着草甸子从坡顶滑下来,然后划破了裤子换了一套过年新装,心里还喜滋滋乐呵呵的。
大概是五年没到这里了,时间过得很快。五年前来的时候,刚刚高考结束,五年之后,已是大学毕业工作一年。那时候,还是扎着马尾辫不识世事,而今,已是齐肩短发几分成熟。那时大舅还养了多多的桑蚕,小舅还没有建新房,表妹还读着高中。而今,桑蚕不养了,小舅有新房了,表妹结婚了,外公外婆更添了白发,皱了脸颊。
时间啊,它匆匆流淌。
村庄里,多是宁静的。偶有喜事,当然就得闹腾闹腾,热闹个三四五天。打从回到那天起,外婆家便是热闹得不得了,家家来人帮忙筹备着表妹结婚的饭菜,用具,事物等,天天是大桌的饭菜,热闹的人群,然后见着了一个个陌生的人。好多人我不认识,但又有好多人认识我,见了我都会用着方言喊我的小名。这是我少数能听懂的话,但凡听到他们叫我,我都会转过去微笑,想着是不是在说我。
喜欢大山里村庄的山道,两边都是高大翠绿的山,其间还有弯曲的小河,宁静安详。
走在山道上,享受着难得的安逸,山道越走越长,于是宁静也越来越单纯。
晚上的时候,搬着凳子坐到门外,看着天上皎洁的月光,听着不知名的小虫叫,竟也有说不出的欢喜。更欢喜的是,还有大片的萤火虫在夜里闪烁飞行,点点光亮,点点浪漫的色调。
于是,幻想着,如若可以,年老之时,能否有一小片天地,简单的房屋,小片的院子,种上花花草草还有青菜,一棵芒果树,一棵荔枝树,一棵柚子树,一棵龙眼树,一颗石榴树。如果不能多种果树,那就来一棵幸福之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