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种种趣事,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童年,我小时候过年的味道。
每到年前,即从腊月二十三那天开始,就开始有了浓浓的年味了。那天因为是灶王菩萨升天的日子,母亲那天就会在灶前敬灶王菩萨,把灶台擦洗的干干净净,让灶神愉快地返回仙界过年团聚,好让来年再返回人间,给平民百姓带好运。把家里所有的地方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以示新年幸福吉祥。
那时的我,就知道过年开始啦。接下来的几天,会看见父母亲办年货,比如买些瓜子、糕点、长生果(花生),泡米糖是自家做的,等吃的东西,可谓应有皆有。家里如果杀了年猪,就不用再买肉了,如果没有年猪杀,父母亲就会买上十多斤一大块肉,除了年夜饭和正月来人吃饭用处,剩下的腌起来,以备元宵节拿出来吃。
母亲除了正常的家务事外,母亲会更忙,因为忙着给我们大大小小缝上漂亮的花衣,到过年春节那天一穿,就可以风风光光的在人前显摆啦。母亲的手艺好巧,每每我穿上新衣合身得体又俊气,别提我有多开心。
随着年边三十的越来越接近,年味就越来越浓厚。每个人的心里都好像有抑制不住的兴奋在往外冒,大家见着了,总会很高兴很精神地道声:“要过年了呵!”一听到这句话,更加地期待那年边那除夕那春节“你快快地降临啊!我都等不及了”的感觉。
终于等到了年边三十。.呵!这天真的是过年正式开始了哦!
一大早,父亲早早的起来,拎着两只大竹蓝,一个人去离家有8公里的镇上,买上从年三十到翻年初三四的菜。大年三十这天,只有半天场,也就是说上午半天是最最热闹的大买场,卖家这天凡是家里能卖的,都会赶快的弄上市场,卖些过年钱出来,再买些自己过年需要的东西。买家也在这天尽情地买个够,买全面,买到全家都欢欣的东西。而我和哥哥帮着帖门对,真是喜气洋洋。
到了下午,整个热闹的市场全都人散鸟尽,再没了上午的喧嚣和人声鼎沸。所有的人都早早忙着归了家。下午,大人会一手牵着小孩子的手,一手手提竹篮,那竹篮里装有一大坨经过水煮,半生熟的猪肉,带上半瓶酒,油煎的豆腐,或其它一些熟菜,以及纸钱、火炮等,去坟头祭祀祖先了。在坟头,每个人一一叩首,口中念着呓语,求祖先保佐全家人安康。俗称“上坟”。
中饭过后,母亲紧接着用一大锅,渗上水,烧开,然后舀至大锅后面的一大铁锅,俗称鼎锅,一厚而严实的近似球形的锅里,备用。母亲这会儿就会把上午就杀了洗整好的母鸡,先把鸡油切小块,在锅里炼化,然后再把斩切好成小块的鸡身肉倒入锅里翻炒,翻炒出油气后,再加上拍散了的老姜和豆鼓继续翻炒,直到油星四冒,这会儿母亲就铲至先前就备好开水的鼎锅里。
农村的灶,大抵都是前后左右两只锅是相连的,一只小点的锅是炒菜用的,另一只大锅就是盛热水用的。
乡下过年那天都是烧好柴,比如木根,废木板,废树兜等等,大火旺烧,适合炒菜蒸菜用。
母亲把鸡肉铲至大锅里后,还会加上泡好的海带、猪脚、猪棒骨,一同放在一起,开始炖。当然这些东西平常都是吃不到的,都被母亲攒至这天一起用,还会煮上一大坨肥肉,即二刀肉,肥多精肉少的那种肉,以备一会儿拈上来,晾凉切成块片,最后制成“白切肉”,一道乡下团圆年最后必上的一道菜,也称之为"盖板肉”,即显示幸福甜蜜,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意。
所有该炖的东西备齐后,接下来,母亲就开始炒花生,南瓜子,葵花子等。
待到该炒的零吃整完后,母亲还要计划炒几个鲜菜,比如豆干炒肉,大葱炒肉,蒜苗回锅,葫萝卜丝,莲白,炒豆腐,酸菜鱼,哎呀,太多了啊,摆上一大桌,过年的满满一大桌啊!
年夜一吃就是一个多小时,父亲总结了一年来的收获和一些不足之处,叫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读好书,将来有出息。
其实,我真的很感激我的父母!在那物质极端匮乏的日子里,父母亲总会给我们带来积极向上乐观的一面,同时也在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小时候看到人人家里都陈陈旧旧,破破烂烂,可唯独我们家里是喜笑颜开的,虽然也免不了那些破烂的东西,但在我们的眼里心里却从来未曾有过一丝的阴影,至今想起来,仍然是甜蜜无穷!
年夜饭吃完后,父母开始发过年压岁钱,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事。
父亲一到过年,必会去银行兑换些新钞回来,一角两角的,伍角壹圆的,一沓一沓,全是崭新的。父母亲就会挨过儿给我们兄妹发过年“压岁钱”。,都是一角贰角的纸币,崭新的触摸着打滑的那种,父亲说过年就得新钱,喜庆!孩子们拿着也欢喜。是的,我那会儿捧着那崭新的钱,光顾着高兴,哪管那钱多钱少哦!再说,第二天和父母亲一路上街,遇着卖好吃的好玩的,还不是央求爸妈给我买了,我哪舍得用我那新崭崭的钱哦!就把那存上吧,也不知哪年哪月才用上!反正,后来还是被我用了!
年味太浓!回忆也只是些支离片断!只是对过年的一种追忆。愿我的童年永远难忘。如此温暖,温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