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秋,当时的广西已经数年都不见日寇的影子了,但是在这年的秋天,广西人突然惊恐地发现,他们竟然被日寇包围了,北面,有来自湖南,刚刚攻下衡阳的日军,南面则是从越南北上的日军,8月10日,横山勇率领16万人向广西进发,而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则是调动约20万拒敌。
桂柳之战,可以说是中日之间的战争,更可以说是蒋介石想借日本人的手,除掉桂系和粤系集团,属于门阀之争,张发奎这20万人,几乎全部都是桂军和粤军,中央军参战的比例很小,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央军在此次战役中,明显贯彻了蒋介石等待胜利,避免消耗的思想。
比如93军军长陈牧农,他原本是蒋介石的嫡系,派他到广西战场做做样子,临行前,蒋介石密令陈牧农,如果打不过就跑,一定要保持部队的有生力量,其结果就是陈牧农在军事重地黄沙河,结果陈仅仅抵挡了一天,就违令撤退了,而且烧焚毁了大量来不及撤走的战备物资,张发奎质问陈牧农,陈牧农说是蒋介石说的,谁知道陈牧农的副军长也知道此事,马上密电了蒋介石,蒋介石害怕自己的事情暴露,下令张发奎不经审讯,直接枪毙,张发奎跟陈牧农也有点私人恩怨,当年张发奎的弟弟在陈牧农手下当兵,结果他弟弟临阵脱逃,被陈牧农给枪毙了,此次新仇旧恨,张发奎就把陈牧农军法从事了。
再比如韦云淞,他是桂林城防司令,第16军军长,他可不是碌碌无名之辈,当年蒋桂战争,蒋介石大军围困南宁,守城的韦云淞及其3000人,硬是靠着喂牲口的黑豆当粮食,坚持了三个月,如此悍将来守城最为合适,但是关键是白崇禧为了保存桂系的实力,只给了韦云淞两个师,其中一个还是一个新兵师,和若干炮兵营,让韦云淞坚守两个月,这点兵力很显然是没有办法抵抗的,韦云淞也不是傻子,日军开始攻城之后,韦云淞只坚持了三天就撤了,事后韦云淞因为抗战不利,被撤职查办,其军事生涯夏然而止。
还有陈素农,身为97军军长,根本不听张发奎的指挥,原定是坚守芒场,掩护其他军队撤退,但是陈素农却擅自放弃芒场自己撤了,军长也被免职了。
不过在桂柳战场还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桂平之战,张发奎将军在后撤之时,发现日寇一个旅团竟然孤军深入追赶,于是迅速调转矛头,将这股日寇围困在桂平,并将其大部全歼,逼得弹尽粮绝的日寇竟然以竹制假枪进行突围,可谓是大捷,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这个桂柳会战惨败的局面,1944年11月11日,日军同时占领了桂林和柳州,柳州市大西南重要的物资补给战之一,弹药储存极多,张发奎在令柳州部队撤出前,忍痛让他们炸毁了所有弹药,爆炸声持续数日不止。
1944年,日军发动的三大战役,豫中战役,长衡战役,桂柳战役,以全部胜利而告终,中国损失兵力60-70万,四个省会城市和146个城市沦陷,失地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百姓成为了沦陷区,彻底打穿了中国南北纵横线,达到了日本内阁的一号作战计划,但这只是表象,事实是,日本限于兵力,根本守不住这么长的战线,反而给日本人增加了非常大的守卫负担,很快在1945年,日本就主张放弃华南和华中,甚至连华北也要放弃。
1944这一年,日军在正面战场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对于敌后战场的掌控能力下降,中共趁机在敌后战场收复了大量失地,4月,趁着日军抽调华北主力进攻豫中之际,鲁中八路军趁机反击日寇,连连报捷,收复约30万人口,打通了临沂,济南,泰安,沂蒙山等各山区的抗日根据地。
9月,新四军在江苏,山东,安徽一带涤荡日伪残军,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八座县城,俘虏包括李光明在内的伪军司令数人,伪军上千人,但是在9月11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他是中共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11月,趁日军发动桂柳战役,主力集结于西南之际,八路军120师359旅扩编为南下支队,司令员为王震,率部像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地区挺进,开辟抗日根据地,12月由粟裕率领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江苏渡过长江,向东南挺进,控制江苏,浙江等地的沿海地区。
此时日本已经是穷途末路,战败已成必然,面对国家的未来,有识之士开始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设想,但蒋介石根本不想和谈,早在1944年5月,中共代表林伯渠就在西安与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就抗日胜利之后中国基本格局和未来走向展开和谈,双方对于中共军队编制,抗日民主政权,中共合法地位等核心问题分歧很大,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9月份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在重庆举行,林伯渠对于国民党在豫中会战,长衡会战的溃败表达了不满,并正式提出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要废除一党专治,施行民主联合政府,但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仍是强调军令统一,政令一致,顽固坚持一党专治,此会议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各民主党派,各界民主爱国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和赞同共产党的主场,废除一党专治,建立多民主联合政府,此次会议虽然也没有达成实质性的草案,但为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重庆谈判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