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金句分享
第二编——学生管理中的影响策略之学生管理的人际策略(二)
二.让学生去学习谁
1.教师的第五种武器:榜样
(1)维特效应:维特效应即自杀模仿现象,是指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和传染性。尤其在一个团体中,如果成员共同存在某一种情绪(通常是负面的情绪),但缺乏应对的手段和宣泄渠道,如果有个体选择一种方式发泄,其他成员就会倾向于模仿。
(2)青少年,由于其年龄特点,受身边榜样的负面影响更为强烈,现实中也不时发生中小学生“相约自杀”的新闻报导。所以,做教师的,一定要警惕青少年同龄人榜样的错误示范对他们的影响;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要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什么是正确的真正的光彩人生。
2.最佳的学习榜样
身边的榜样;
过去的榜样;
和自己差不多的榜样。
(1)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班杜拉认为要让学生努力学习,不仅要让他知道学习与成绩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他具备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主要来源于对身边榜样的观察。
(2)当教师的,在寻找榜样时,首先要从自己的班级入手,找学生们身边的榜样。
(3)偶像是什么?
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构造一个理想化的自我,而偶像明星往往就是其标志。偶像崇拜表达的是人生追求目标的具象化。
三.人际关系与学生管理
1.人际关系的心理法则
️中国关系法则
(1)中国人做事的时候先进行关系定位,然后根据亲疏远近决定做事的原则。换言之,中国人对生人较冷漠,对亲人较热情。所以,管理学生的一个策略是拉近关系之后,再实施影响。
(2)对于中国人而言,不同的人际关系下,实施的运作法则也不相同:
生人关系主要依据的是公平法则。
亲人关系主要依据的是需求法则。
熟人关系主要依据的是人情法则。
️“互惠原理”
(1)受人恩惠就要回报,人们一般认为,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就是有来有往。
(2)我们看到,通过互惠原理,即使是一个陌生人,或者是一个不讨人喜欢或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先施予我们一点小小的恩惠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也会大大提高我们答应这个要求的可能。
(3)如果说,有的学生因为“哥们义气”犯了错误,令人惋惜,就对青少年这种重情义、讲义气的心理状态大家批驳的话,那未免有些片面;其实,青少年的这种对人际交往关系中情意的重视也能成为我们教育影响学生的心理资源。
2.教室的第六种武器:人情
(1)给你面子,欠我人情
拒绝-退让策略
假定想要人同意你的某个请求,一各增加胜算的办法是先提出一个比较大的,对方极可能会拒绝的请求。然后,再提出个小一些的,你真正感兴趣的请求,因为根据互惠原理,你在要求的大小上做出了退让,对方因而更可能妥协答应你真正的要求。
(2)拉近关系,实施影响
其一,是行动上多进行私下交流。
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要点在于,不是在课堂上、学校内如何谆谆教诲,而是应该在“学习之外的时空,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与学生发生互动”,这样才更容易拉近彼此关系。
其二是在政策上,多占据私人时空。
乡村俱乐部式领导
管理方格理论提出的一种领导类型,这种领导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他们努力营造一种人人得以放松,感受友谊与快乐的环境,但对协同努力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并不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