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有名

我对书法一窍不通。扫了一遍,对徐有贞,印象较深。当然,不是说他的书法有多好,什么“书风古雅、用笔虚灵”之类的。

徐有贞是他的“马甲”,之前他不叫徐有贞,名曰徐珵。瓦剌兵临城下,人心惶惶之际,言南迁者正是他。

关键时刻,于谦厉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

是于谦力挽狂澜,组织京城保卫战,为大明王朝续命。

度过危机,景泰帝上位,于谦自谦,受到的封赏,相对石亨等功臣,算是极少的。徐上疏,请求赏赐、加官于谦的儿子。于谦坚辞不受。拂人美意,凉了徐的心。此举,惹恼了徐。

因是“南迁”始作俑者,故景泰朝,徐不受待见。于是,他改名了。

他几次找于谦,请求他向皇帝多多美言,以便求得升迁。于谦提了多次,无奈皇帝不予恩准。徐以为是于谦故意刁难、拖拉不办,于是徐怀恨在心,结下了梁子。

南宫复辟,徐有贞与石亨之流,是文武功臣,位极人臣。围绕“迎藩王进京”问题,徐有贞一口咬定“意有之”。实则呢?莫须有。于谦复立英宗之子为太子的折子已经写好,就差几个时辰递交。

是否杀于谦,英宗犹豫不定,他嘀咕的“谦实有功”,便是心迹。此时,又是徐有贞一句话——不杀于谦,此举无名,让英宗痛下杀心。

可见,在杀于谦一事上,徐有贞罪不容诛。

好与坏,忠与奸,善与恶,我想,不说核心价值观,基本判断还是有的。无论其书法造诣如何深厚,就人品而言,徐无疑都是后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