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泰戈尔
译文、配图摄影:真念一思
配乐:Gone With The Wind
又听见了优美的大自然的声音,听到音乐里潺潺的流水声和小鸟的啁啾声,不由又想起了在家里时每时每刻都能听见屋后不远的河堤上传来轻柔悦耳的唰唰的流水声,伴我们入眠,陪伴我们无数的日日夜夜……好想再感受到自由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濛濛雨丝打湿发梢、片片雪花簌簌落在脸上……(来自音乐网评)
Then finish the last song and let us leave.
Forget this night when the night is no more.
Whom do I try to clasp in my arms?
Dreams can never be made captive.
My eager hands press emptiness to my heart
and it bruises my breast.
那么,唱罢最后一曲
让我们就此离开
当夜已结束
就将它忘却
我想将谁紧拥在怀?
梦幻永远无法抓住
我渴望的双手
将这“虚幻”紧紧摁在心上
可它却让我的怀抱
伤痕累累......
相关资料延展阅读
作品简介:
《园丁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诗集,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诗集,诗体为散文诗。共收入诗歌85首,初版于1913年。
诗集中的大部分诗歌是诗人从自己在19世纪90年代创作的孟加拉文诗集《刹那集》《梦幻集》《金船集》《缤纷集》等迻译而来的。属于泰戈尔前期创作阶段的诗歌作品。
《园丁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集,共收诗85首。 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它融入了诗人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了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在回味青春的同时,又进行了理性而深刻的思考。
在《园丁集》中,诗人通过寓意深刻的寓言诗和言简意赅的哲理诗,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艺术地回答了人应该为什么生活、怎样生活等重大的人生问题。
创作背景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泰戈尔童年时代即崭露诗才,他的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发表时(1875年),年仅14岁。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他出版的八部孟加拉文诗集和八部英文诗集,其中就包括《园丁集》。
作品主题
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在这八十多首诗中,有初恋的羞怯,相思的苦闷,期待的焦急,幽会的颤栗,新婚的快乐,生离死别的痛苦。诗人仿佛引导我们进入了神秘的爱情世界,领略其中的痛苦与欢乐,同时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泰戈尔生活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间,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园丁集》中也表现了一些消极的思想。如在人生道路的探索方面,诗人有时感到事与愿违,无可奈何:"我求索我得不到的,我得到了我不求索的。"(第15首),有时又感到前途渺茫,希望无法实现:"我心不在焉,热望着抚摸那昏暗的远方的边缘","您吹送给我的气息,悄声微语着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希望"。(第5首)对待爱情,泰戈尔的思想有时也是矛盾的。诗人一方面提倡现世幸福,歌颂男女爱情,另一方面又认为男女之爱是虚妄的:"我想要把谁抱在怀里呢?梦是永远逮不住的。我的热切的手把空虚紧抱在心头,而它暗伤了我的胸膛。"(第51首)甚至认为爱是虚妄的欲望难以实现:少我的虚妄的欲望呀!我的神,除了在你那里,哪儿有这融合为一的希望呢?"(第50首)
不过,在《园丁集》中,流露出消极思想情绪的诗歌也只有少数几首。在泰戈尔精心培育的这座繁花盛开的大花园里,绝大多数抒情诗生机勃勃,它们给人们以美的熏陶,给人们以欢乐、激励和启迪。
艺术特色
园丁集是泰戈尔的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生命之歌",它更多地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无疑又与自己的青春保有一定距离,并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思考,使这部恋歌不时地闪烁出哲理的光彩。阅读这些诗篇,仿佛看到一个亮丽而清透的世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体味爱与青春的味道。
诗集中的诗歌流溢着青春的动人朝气,闪射着爱情的美丽色彩。诗人以他那朴实的文字,描叙了青春懵懂的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追求、烦恼与忧伤,吟唱着青春时代的心灵悸动,格调清新,富有浪漫色彩,同时又融入了诗人对爱情的哲理性思考。与泰戈尔的另一部描述人与神之间的精神之爱的作品《吉檀迦利》相比 ,《园丁集》主要表现的则是男女之间的两性情爱。显然,前者是宗教性的,后者是世俗的。这是两部诗集的基本分野。诗人采用象征主义等手法,细腻而又含蓄地表现恋爱中的种种情绪,其言外之意,引人遐想。
作品评价
《园丁集》中的诗歌犹如"天上的星辰"。---美国诗人和评论家庞德
《园丁集》短小精悍,诗意浓郁,富有哲理。---教授邹节成
延展阅读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致谢!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专题:名诗我译
不断更新中,敬请光临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