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走过一季,又是该做一番回顾的时刻,不由感慨于古人的“吾日三省吾身”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又是一件多么必要的事情!就课堂教学而言,每日在教室里进进出出无数,也许归整反思一下,会别有一番滋味涌心头!
先从日常教学说起,既不想拘泥于简单的读读讲讲,又不想停留在过多的资讯交流,然而时间的合理安排又成为新的难题。授课方式的转变一定不能只是简单的求新求快,而要关注学生接受的状况。任何情况下,语文的基本精神不能丢。
其次,语文学科除了搞好日常教学,化整为零、积微成著地让学生在诗文天地畅游,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虽说不能增加孩子的负担,可传承中华文明的经典也不能不学。于是,我安排专人轮值抄写,定期更换,每天课前滚动背诵,抽查与互查相结合,再加上不定期的成果回顾,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聚沙成塔”的意义。背诵热情一高,自然更加轻松,但一定要循序而进,切不可贪大求多,抹杀了学生的兴趣将会后患无穷。对古诗文的学习,我并不同意某些专家只背不解的观点,而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穿插一些名人典故促其品行的提升。我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收益颇丰。只是曾构想的“经典赏析”在繁忙中被搁置起来,不得不算是一种遗憾。
其实真正耗费精力的是我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而设计的“立体计划”,它应该算是一种特色的教学延续。说它立体,其实就是让平面的语文学习更具活力地动起来。比如说将课本变剧本,传授一定的创编技巧,鼓励学生个性的创作。一次次令人捧腹而又颇有深意的表演既巩固了学习的效果,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情谊。而专题月的设定与坚持,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意志的考验。每月一主题,为保证人人参与的提前申报就是一件繁琐的事情,过后的评价也不可简单了之。良好有序地开展下来,收效甚佳。而“新闻主播轮班制”则可能因为孩子自身年龄、能力的限制和家长的不够重视影响效果,不过或多或少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也算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历数种种,得失兼有,然欣喜更胜一筹,但我会告诫自己不能为形式而形式,“华而不实”、“急功近利”都是学习的大忌。让更多贴近学生心灵、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陆续步入我的课堂,快乐和热情将是不变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