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结婚之前,我一直以为,爱情就是父母那样。在同一屋檐下,起床,吃饭,上班,下班,睡觉。偶有开心的欢笑和愤怒的争吵,喧闹过后继续一如既往。每天不变的循环,仿如那就是永远。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步入了婚姻的生活。我学着父母的样子,维持着我和妻子不咸不淡的日常。起床,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我以为这样的生活很和谐,但却让妻子感觉非常焦躁,甚至反感。
那段时间我不断的怀疑自己。明明我是按照父母的样子去做的,明明他们这样很和谐,为什么我的妻子反而不能接受?难道爱情不就是这样吗?我开始反感妻子,甚至开始逃避。当时正有身孕、还查出可能影响胎儿问题的妻子面对着的不是丈夫的关怀和温暖,却是冷面和沉默。幸福的小家庭一度陷入崩溃边缘。
对我来说,比较轻松的一点是,可以以工作为借口逃避和妻子的交流。毕竟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只要和母亲有了矛盾,便会两三天不回家。我依然模仿着父亲的做法,总想着“这只是孕期反应,等孩子出生了就好了吧。”
可是孩子出生没多久,就迎来了今年的疫情。而因为个人的一些问题,辞了工作又变成待业。被封锁在家里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之前积累下来的情绪问题。在那个还蔓延着婴儿体香的小房间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争吵,甚至怀疑这段婚姻存在的意义。我始终认为我没有错,我已经完美复制了我父母的“爱情”的模样,为什么妻子却不满意?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提出了心底的疑问。妻子的回答是: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们,你所谓的关爱,不过是流于表面。
我很是不服气:我天天给你们娘俩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叠衣服,整理房间,你到底还有什么不满的?妻子反问:你那是个人都会干,你有关心过我内心的一丝一毫吗?人家夫妻俩都有说有笑的,你有和我好好聊过一次天,说过一次话吗?
我瞬间无言以对。
我脑海中早已固化完美的“爱情”的模样,被妻子这一句话击得粉碎。
我摘去了那面强撑着的心理面具,认真的问向妻子,我应该怎么做,然后,我收到了从没想过的答案。
原来起床不仅仅是起床。起床还可以问候早安,可以互相拥抱,亲吻。
原来吃饭不仅仅是吃饭。吃饭还可以互相夹菜,可以你喂我,我喂你。
原来上下班不仅仅是上下班。上下班还可以互相报路线,可以一路聊着天到公司,可以实时播报过了几个红绿灯,还有多少米到家。
原来睡觉不仅仅是睡觉。睡觉前还可以互道晚安,可以相拥而眠,可以睡前讲个故事,还可以趁孩子睡了,两人偷偷去创造一些甜蜜。
原来…原来爱情,还可以有那么多的原来。
听了妻子的回答,我充满了羞愧和懊悔。羞愧于自己自以为是的爱情观给她带来了痛苦,懊悔于自己在她最需要关怀和温暖的时候冷眼相待。在那一瞬间,我确实怀疑了这段婚姻的意义。不同之处在于,之前是怀疑妻子的问题,而这时,我怀疑的是自己还能不能有爱的能力。
但只怀疑了一秒,我就抛开了成见,把思路拉回了本来的问题。这是我的婚姻,这是我的妻子和孩子,我要做的不是把她们推出去,而是要让她们从我这里获得幸福。
我向妻子发誓,我会改正自己。
之后,那段疫情时间,成了我们自打结婚以来最快乐的日子。一人带孩子,一人做美食,吃饱喝足后三口之家其乐融融的玩耍,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多月中的每一天。
待到闲暇,我和父母也谈了谈他们的感情之事。母亲其实很怨恨父亲。父亲是个老实人,甚至是老实过头的人。羞于表达感情,不喜欢儿女情长。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埋头工作,用物质实力证明对这个家的责任感。
事实是,家境的确因为父亲的努力得以蒸蒸日上。但即使如此,父亲也曾经在我小时候高烧时离我而去,也曾经在母亲住院时撒手不管,也曾经喝的醉不醒事吐到满床,也曾经在无数个夜里不归,留下我们母子独守空房,面对门外的异响抱作一团。即使现在,我们享受着父亲创造的家境,但在内心深处,依然埋怨着他,当年为何不多留一会,为何不多陪我们几天。
了解了父母的过去,我突然也就理解了那种“爱情”存在的原因。对他们而言,从没有享受和考虑过的表达方式,便是不存在的。根本就不存在的“爱情”,又要他们如何表达呢?我所能做的,就是让我的爱情不再重蹈覆辙,把它引向应有的方向,让妻子和孩子,感受到来自一个男人的,真正的爱。
由于工作原因,我不得不再次迁往异地。怀抱着妻子的留念和对年幼孩子的不舍,我含着眼泪踏上了路途。但我相信,很快我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回到她们的身边。疫情时间共度的那段天伦之乐,将作为我努力的动力,为我指明应该前进的方向。而目的地的尽头,叫做家,叫做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