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马太福音上的一句话。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概括一种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科学家越卓越越有名气,越容易获得世人的认可,也越容易取得成就,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而那些默默无名的科学家,取得的成绩却很难获得成功,他们的成绩也很难得到承认。他把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当铺天盖地的八卦新闻挤满手机屏幕,我不禁在心底自问:这是否也是马太效应的生动写照?
动不动几亿的罚单、几千万的豪宅折射的是越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佼佼者,越容易获得更多的财富,而那些游离在三四线的小明星,要出人头地甚至比登天还难。
同样,当我们把不同行业放在一个框架去比较,比如娱乐明星和科学家。一直取悦观众追求名气的明星,似乎更容易获得大众的推崇,那些苦心钻研的科学家,因为缺少那种明星光环,有时奉献一生取得成就,却也很难获得那么多的追星族,那么多的物质财富,这或许正是当前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也是需要我们进行反思的一种社会现象。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
比如单位领导或者学校老师,对那些埋头苦干、第一印象印象颇佳的职工或者勤奋有加的好学生,往往会给予更多的信任,甚至提供比一般人更多锻炼或者学习的机会,去成就他们的成功。而对于那些印象不佳的职工或者好吃懒做学生,往往在给予严厉批评外,还会从心里和行为上对其不屑,更难赢得老师的信任。
所以我想马太福音的这句话,更多意义是指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成功人,你的努力和付出一定会有所回报,也会聚集更多优秀的人,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有时幸运超出你的想象。而对于那些不够出名不优秀的人来说,缺少伯乐的赏识和大众的认可,很难做出优异成绩。有可能连他现在拥有的也会失去,因为如果不去用心维系,就会被那些优秀人的光环淹没在平庸之中。
换句话讲,我们要用心珍惜当下,努力成为优秀的“有的”人。
对于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呢,也希望大家提出意见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