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头脑里,有太多我们以为是“自己”观念的东西,我们不顾一切的去维护、修补、升级,把它当做捍卫“自我”的一种方式。
但也许,我们只是做了思维的一只困兽。
1.
前两天和好朋友聊天,他遇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他有一个相处了几年的女友,两人感情基础一直不错。但最近两人搬迁到了国外,生活中的一些摩擦让他开始对这份关系产生了一些怀疑。
恰巧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女生,让我的好朋友产生了强烈的心动,还没等他捋清这不明源头的情绪,女生大胆表了白。顿时间他如小鹿乱撞,乱了方寸。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说明一下:
我的好朋友患有抑郁症,除非刺激源级别足够大,才能让他有强烈的情绪波动体验。上一次内心如此翻江倒海的感觉发生在6年前,当时的源头是现女友。而在遇见这个女生之前,一些女生的示好他都毫无感觉。
所以,对于常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有感觉”,对我好朋友而言,意味着异乎寻常。也正是这种反常弄得他惊慌失措,即: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剧烈的情绪波动。
更确切的说,他觉得没法分清楚是因为抑郁使得情绪压抑太久,恰逢处于与现任女友关系的不稳定期,而将一部分情感寄托向外寻而导致的救命稻草式喜欢,还是内心真实的喜欢?
因为想不清原因,所以找不到解决之道。他像一只困兽,被痛苦围堵其中。
如何分清两者,“想”,能明白么?
2.
记得最初和他的关系还不是那么亲近,曾有几次找他倾诉烦恼,结果都是他利用强大的逻辑和高智商帮我把问题分析的通透有理。
当时的我,理智上钦佩他条理清晰的敏捷思维,但情感上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和他的对话,如同人工智能下的人机交互,理性之外缺些感性的温度。
后来,随着对他了解的加深(包括原生家庭等),加之自己对心理学的学习,我逐渐明白,他与我关系之间的那层冰冷,并非是因人而异划定的心理距离,而是他对情绪和身体(包括自己)漠不关心的一个含蓄表达。
他和真实的外界始终隔着一个头脑,就像一层毛玻璃,无论外部世界如何灿烂如骄阳,阳光总是经过了一层过滤才能迟缓的洒在身体上。
母婴育儿博主李雪曾提出一个词叫“头脑妈妈”。
指的是那些活在强大头脑里的人,他们从未充满信任的让自己掉在别人的怀里,当他们彷徨无助的时候,头脑帮他们解惑;当他们痛苦受伤的时候,头脑安抚他们。
强大的头脑,就像一个金钟罩,在保护他们的同时,也割裂了外部世界和他们真实的联系。
我的好朋友正是如此。
运用头脑切断与身体的链接,一定程度上可以帮他镇痛,但长期过度使用头脑,随之而生的副作用很可能是肉身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不断退化。
在一个大脑隔离出来的抽象世界里,他既安全,但又极度孤独。
而这一次,这个女生的出现所掀起的情绪涟漪,绕过了头脑妈妈,直接穿透毛玻璃触及身体。
我想,不是情绪起伏的强烈震感,是头脑妈妈对情绪不着痕迹的来袭,是面对失控局面的“害怕”,惊的他瞬间坍塌。
3.
失控的对立面是控制。
一个人对控制程度的要求越高,对失控的承受能力也就越低。
所以,有的人遇到类似情况顶多是翻江倒海一阵,但到了我的好朋友这,就成了一波千浪,彻夜难眠。
一边想要控制住内心对女生外溢的本能感觉,另一边感觉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发了疯的想要冲破管制。
两股力量的相互撕扯,他无法平静。
看着一个过了而立的老男人瞬间变回青葱年少的大男孩。
我想了想,对他说:“先别想了,也别控制了,想干嘛就干嘛。”
他一脸震惊,excuse me的表情铺面了全脸:“你是说让我出轨?!!”
此时的他,整个人显得要比之前更加慌张。
我强忍住嘴里的笑,吞下想要喷洒的咖啡,连忙澄清:“你看,既然你控制不住想约女生,那索性就别去控制了。两人一起吃个饭,聊个天,也不是什么太出格的事情吧,顺便还可以看看自己的感觉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还没等我话音全落,他激动的神情即刻做了否决。
“不行不行,会出大事的!虽说目前的情形不太可能,但要这么下去,会失控的,鬼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我很了解我的好朋友,他的头脑妈妈既强大又传统,即便给他120分的勇气,那些关于“道德”的观念也会将身体出轨的可能性碾压至灰飞烟灭。
只是身处失控惊慌中的他,没有意识到而已。
正如阴阴师用言灵控制妖怪一样,头脑妈妈一直控制的那些观念,反过来也在控制着他。
换句话说,社会文化、历史习俗将他驯化的十分“文明”,体内本能的野性就算被彻底释放,可能也只是绕家门口溜一圈,而不会跑的太远。
我接着说:“咱们换个思路,我让你和女生相处,目的是让你借此机会去体验失控,而不是去出轨。”
“体验失控?”
“嗯,因为你的问题不在于这个三角关系如何处理,是和现任女友分手开始新恋情,还是与这个女生保持合适距离。或者说,只要让失控情绪冷却下来,你自己就会知道怎么做。”
“对,我能理智的处理好。”他使劲点头。
“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想控制失控情绪而又控制不住,对吧?”
“对啊。我不敢往下想,这种感觉,太可怕了…”
“而控制失控的最好方法,不是去控制,反而是去做让你失控的事情。你不敢做,一是你过往很少去做会害怕,就像人第一次学溜冰怕跌倒一样;二是因为你头脑里预装了很多设置,他们把本能默认为“不好”。只要你任由本我的情绪释放,等同于离经叛道,强烈的羞耻感会进一步增强你的恐惧。但如果体验一次,也许就发现它根本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对面一阵沉默,在他思考的空挡,空气开始慢慢松弛下来。
……
4.
王菲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人。
有的人欣赏她来去自如的潇洒生活态度,有的人指责她分分合合没有从一而终的情感归宿。
大众的价值取向千差万别,但毋庸置疑的是,她活出了自我。或者说,她就是一个尽力去释放本我的人。
尽管我行我素的画风让人捉摸不定,随性而为的举动会把世俗搅的天翻地覆,但你会发现,这些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可怕”的人。
反而本我淋漓尽致的绽放,让她的生命更加有力,带着一身不融俗的“仙儿“气,勇敢的在红尘里翻滚。
我们常常所惧怕、想要试图抑制的本我,恰恰成为了滋养她鲜活生命力的那一部分。
也许王菲是个极致的例子,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时候,我们不愿也不敢去放下头脑,听凭身体和感觉去做事情、进行选择,是因为在头脑里构建出的“失控”画面中,有太多被判定为“不好”的东西。
这些东西也许来自童年父母的教诲,也许来自社会文化的潮流方向,我并不是说它们不好,只是说如果一个人太多时候活在抽象的思维里,也就少了肉身体验真实世界的时间。
而正是与真实世界的接触和碰撞,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立体,我们会痛、会闹、会哭、会笑、会爱、会恨、很感知、会体验。
但只做一只思维的困兽,无论如何清醒,我们都没法活得精彩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