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着6月的大潮找实习投简历,只投了十一二个,就窥见了明年毕业的压力,而且又是在考试月,投简历、面试都穿插在期间。过完几轮面试回来就跟朋友感叹,“以前不大理解前辈们说的,大学要好好学习啊,这是最后一个纯粹用来学习的时光了,现在总算明白了”,不过这个感慨可能来得有点晚。
听过不少职场培训,也扒了不少求职贴,林林总总什么说法都有,不过始终都不如实际面试来得感受深刻。投的简历过了三个,面试挂了一个。两个面试中一个是先群面后单面,花了一个多小时;一个拖了一个月单面了四轮,第三轮面了1小时15分钟,当时带我的姐姐都有点震惊。也是经过这次,才知道面试时间在一到两个小时以内都算正常,也第一次发现我还挺能说。
借着听来的经验和这这些零零散散的面试经历,梳理下自己对面试的想法。
面试面什么
面试就是看面试者是否适合这个岗位,能否满足岗位需求。
“适合”这个词现在被强调得挺多的,我想是不是不少面试官都看不下去我们这些菜鸟们全然不顾面试官想要什么,只管自嗨胡侃,就出来转行做求职培训了,以期解放更多苦不堪言的面试官。记得某次参加的职场训练营的老师说,你紧张,面试官有可能比你更紧张。我在去年实习时也旁听了一次对面试官的面试辅导,听培训的经理对另一位说,你到时候别显得太紧张。面试官怕看错人,他有的就是我们的一纸简历,需要去问出来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这种不对称的情况下主动权可以是在我们的。
看是否满足岗位需求,首要的就是对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询问。这类问题大致就是你做过什么,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处理的,而这一般也都是针对以往的工作实习经历来问的,所以我们得对以往做过的事情有详细的了解,最起码写在简历上的一条条是可以拿来展开细说的。我在面试中碰到的直接问题是,面试官说我们这个岗位需要什么什么技能,比如文书写作、活动策划、翻译等等,你觉得你具备吗;也有问,在上一次的实习中你做过某事儿,这个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这些问题是没办法敷衍了事的,我们要详细地说,给出充足的论据,不拖沓,条理清晰地讲清楚。关于这个项目你到底跟了多少,你在其中的参与情况是怎么样的,你有没有解决困难的能力等情况,通过抓话语中的关键词,提问细节,面试官是都能了解清楚的,所以我们在论证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用词也是要相对准确,不然很可能又给自己挖一些坑。论证不是单纯地讲故事,如果想通过讲一些拖沓的故事去避免被问到一些问题,
那最后绕了一圈,面试官还是会把我们引到他关注的问题上去,或者就直接开问了,这样主动权就不在我们了,绕了一圈大家都挺累,不如直接说清楚来得痛快。
去年我在旁听面试辅导的时候,经理说一定要注意细节,只有问到深刻细致的东西,才能判断应聘者的真实能力。当初面试的时候,我就被经理问了很多细致的东西,印象最深刻的是问Excel能力。真是年少不懂事儿,恬不知耻地在简历上写了“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结果场面就尴尬了:
经理:你的简历上写了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就说PPT、Excel、Word这三个,你哪个更好?
我:呃,Excel吧。。。(果然不知天高地厚)
经理:那你就说一个你知道而其他人不知道的Excel技能吧?
我:。。。(空白10秒)
经理:没事儿,就你觉得你知道,而其他人可能不会知道的一个技巧用法就行。
我:。。。暂时突然就想不起来了。。。(尴尬30秒,被拆穿了,囧)
自此以后我简历上都不敢放“Office熟练”等任何语句,勉强写个会基本操作,或者就不放了。自以为会写个公式就算熟练、精通,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所以,Office技能熟练是不能随便写的,即使写上充门面也至少要保证面试岗位所需要的一些操作是会的,被问起来不会卡壳。
平时生活中也真能碰上连基本Excel技能都不会就跑来问的,这时候不免内心苦涩。这不仅仅是Excel能力不会了,就是连基本的搜索能力也不会了。Office技能是特别容易挖的坑,报过各种班,找过很多资源,最后还是学得零零散散,存在电脑中的资源都没有变现,到现在还是非常怕被问到Office能力。这次找实习中虽然没有被直接问到,但终究躲不过,因为是直接给了上机测试,就是基本的格式操作、简单公式、插入图表等,卡了几个地方,不过整体不算难。
除了Office技能外,另一个大众技能应该是英语。虽然提交了英文简历,面的也是外企,但还没有经历过纯英文的面试,我的英语能力一般般,不谈太多。只想说,语言能力的提升和保持很大程度上在于环境,就是让自己不停地保持在一种英语的氛围内,每天听一听,阅读几篇,说一说,在应急时不至于太狼狈。
一般面试时要求有点英语的都会让我们用英语说一段,一两分钟的时间。大部分人准备的可能是自我介绍,但我偏偏碰上的就不是这个,面试到最后了,面试官说,
你说一段英文吧,虽然我们觉得你的英文应该没什么问题,但还是想听一听,就不要说简历上的内容了,说点你还没告诉我们的吧。
还好给了一点思考时间,我就先保持微笑,然后脑子飞快地转,想着我说什么才不至于卡壳,自我介绍是没戏了,面试官当场也表示,“大部分人都会说段自我介绍,不过我想这个你应该有准备,那就不说了,随便说说就好,只要是没跟我们聊过的,或者就说说你今天怎么来的也行”。这个时候我就看到了简历上我写的一件事儿——非专业人士翻译相关视频,这个就比较熟了,所以就临时讲了翻译视频的事儿,其中碰上了一些困难,怎么解决的等等。一两分钟吧,发音一般,不过语速控制得好,没有太多停顿,就过关了。
所以如果岗位对英文要求高,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不要把英语废掉,准备面试的时候把简历上所有内容都用英语过一遍,也好好写一份英文简历,因为不可能一开口就是I‘ma student from xxx university, majoring in xxx之类的,现实情况是Nothing is impossible。
如果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那我们就会被从其他方面询问和评估,看是否有能力从事这项工作,所以平时一是要深挖自己,了解自己要什么擅长什么,二是要对应聘的岗位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结合以往工作生活的经历经验,把自己的能力跟岗位的要求匹配。
说到这儿,我想我们最起码需要对面试的岗位有一个相对清晰地了解,提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了解这个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等。对岗位的理解是面试基本题,即使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不是对口的专业,也要显示出你对这个岗位是有兴趣的,是想要来做这个事情的。
你怎么理解这个岗位,这种问题是很容易被问到的。我在连续三轮的面试中都被问到了这个问题,在第一次的描述中,我的理解有些理想化,面试官就纠正了我的认知,我也清楚地了解了真正的工作情况。下一轮的面试中我就借用了上次面试官的描述,这一轮面试官说了,我们只是想听一听你的理解,不要怕说错,毕竟你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岗位。唉,突然觉得这个面试官好亲切,不过我们聊得确实也挺开心。第三轮跟第二轮类似,面试官姐姐问我对岗位的理解,对工作部门的理解,可能是聊得比较嗨,我发现最后那位姐姐介绍了更多情况给我,还给了我一些建议,这应该不是幻觉。
总之,面试的时候永远不能是空杯心态。
面试时除了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剩下的就是你这个立体的人了,譬如性格兴趣、优缺点、目标规划价值观等等,这个后续再写吧,大家有什么想听的想问的也欢迎留言告诉Lily。
(配图来源于网络)
原文首发《面试分享Ⅰ:面试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