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兴领域筑牢红色根基、凝聚发展合力提供了遵循。当前,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社会形态加速演变的新形势,唯有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三新”领域发展全过程,才能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注入强劲红色引擎。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新就业群体则是流动的“城市细胞”,加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织密组织覆盖之网。从洛阳轴承集团的智能工厂到各地新兴产业园区,从基层社会组织到网约车、外卖配送等新业态,党组织的覆盖面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要坚持“哪里有新兴领域,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群体,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原则,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多种方式,消除党组织设置的“空白地带”。要注重选拔政治过硬、熟悉业务的“双强型”书记,配强党务工作力量,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动能。
新就业群体穿梭于城市街巷,活跃在服务一线,既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加强党建工作,就要把这支“流动大军”凝聚成“治理铁军”。要通过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活动,引导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文明创建、应急响应、民生服务等领域当先锋、作表率。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设立“先锋骑手”“最美司机”等荣誉称号,为新就业群体搭建成长成才平台,让他们在参与治理中增强获得感、归属感。要把党建工作与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通过成立行业工会、建设服务阵地、落实权益保障等举措,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主动融入基层治理格局,使“新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新支点”。
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不是“两张皮”,而是“一盘棋”。要坚持党建引领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通过建立“党建+产业链”“党建+行业协会”等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行业参与”的共建共治机制,打破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壁垒,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中,既要守住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又要创新适应时代需求的方法,通过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式,让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导航仪”和“助推器”,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