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雪琴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很熟悉的妈妈发了一条朋友圈。
“中午菜一汤,孩子们吃的开心。我说妈妈的厨艺这么烂,你们还吃的那么开心?儿子说,因为饭里有爱。好感动。”
我跟这个妈妈十一岁的儿子很熟悉了。记得第一次见他,是三年前。那时爸爸妈妈都处于很焦虑,无法跟孩子轻松亲密互动的状态,孩子自信心比较低。见面也不怎么跟我打招呼,笑容很少。
三年过去,妈妈一直积极学习和改变自己,通过不同课程不同形式,探索自己内心固有的模式,看清楚自己的模式如何影响着跟孩子的关系……
渐渐地,妈妈全情投入照顾俩娃,而且乐在其中;两个娃,尤其是老大,更是一天一天变得越来越不同。
2016年孩子参加完远见的夏令营后,妈妈带孩子来跟我做过一个辅导。小家伙不仅很清楚自己什么方便想要更好,而且全程非常快速理解我的话,全情投入地跟我一起做了很多活动和游戏,整个过程顺畅得我也充满享受。
个案结束后他主动加我QQ,给我发了很多可爱的表情,跟我介绍了他QQ里的朋友。他流利的表达、风趣幽默的肢体动作、灿烂的笑脸,让我不禁跟妈妈感慨——这还是三年前那个闷闷不乐的娃吗?
妈妈说,这一年他真的有了好大的变化。
一年前他还会因为没有伙伴玩而沮丧。这次夏令营后带着娃去旅游,几个家庭一起,他表现出的主动热情、灵活变通、开朗可爱,让妈妈惊讶而感动。
即便旅游途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他都很乐观面对,有小伙伴不开心抱怨时,他还充当开导员呢!
今天妈妈的这条朋友圈,这个十一岁娃的一句“因为饭里有爱”,一下子温暖了我的心。想必妈妈有感而发,内心也是满满感动吧!
当孩子能感受到爱,即便饭菜并不美味,却因为爱的味道而独一无二、无法取代。妈妈的爱,不仅可以让孩子充满力量、更加自信,也可以让原本普通的饭菜变得更美味哦!这让我想起我老妈。
老妈是一个行动利索的人,小时候经常听身边的老人夸赞她——多勤快,多能干啊!小小的我听到别人夸自己妈妈,也是很骄傲呢!
对老妈做的吃的,记忆中最深的是——炒番薯片。小学时,妈妈春夏秋冬几乎每天起床给我们做早餐。时间很赶,她会先给我们做好,等我们吃完走了,再做大人的。
炒番薯片,很简单。把生的番薯去皮洗干净,切成片,在油锅里翻炒后加入盐和调味料,加入水煮开后,加一点点面粉,煮开后,我们的专属早餐就好了。
很多年都没吃过了,但依然记得那种味道。回想起来,那些年妈妈每天早起,冬天也不例外,给我们做早餐,这本身就是爱的付出和流动。
我想那份炒番薯片的味道让人念念不忘,也是因为有爱的记忆和味道吧!
心理学家曾有一个有趣的发现——
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每天吃最健康的胡萝卜之类的,讲究营养搭配,但很少与人交往、互动。另一种,时不时大鱼大肉、高热量的垃圾食品,但都是跟亲朋好友一起吃,进行聊天、情感互动。
跟踪几十年后发现,后者无论是寿命长度还是幸福指数,都比前者高出很多。心理学界有一个建议——宁愿跟一群人吃烧烤,也不要一个人吃胡萝卜。
当然这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我想,即便一个人吃胡萝卜,如果内心是充实而幸福的,当然是非常有益于身心的。关键是吃的时候的情绪和感受。
我也记得妈妈辛勤保持家里事物,也有牢骚抱怨的时候。比如,抱怨爸爸太懒,抱怨我们不如堂姐表姐那么主动帮忙她啦!
我清楚记得听到这些抱怨时,心里那份抗拒和距离感。即便会去帮忙,心里也是老大不情愿。
慢慢长大,更能体谅妈妈操持家务的辛苦,会主动帮忙,那时妈妈却并不一定让我帮忙了。原来,当年那份抱怨背后,是妈妈希望自己的辛苦付出,能够被看到和认可的心理需求啊!
当我们更懂得用正向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通过抱怨或者冷漠“曲线救国”,彼此之间爱的流动就更充分。这时,无论是饭菜也好,还是一起做事也好,每个细胞记忆中,就有了爱的味道啦!
关于妈妈的味道,你有什么温暖记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