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不能等待
张范津
南宫市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县市,在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上存在着较大困难。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于2007年将离休干部特需经费、公用经费落实到位;2008年将72名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转市财政负担,9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各项生活待遇全部转市财政负担;2009年又将69名企事业离休干部年终一个月生活补贴转市财政负担,老干部抚恤金按标准发放,从而实现了“新出台政策全部落实,老欠帐基本解决”的目标。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深切感到老干部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既不能推拖,更不能等待,否则,不但有悖于党的政策,有损于组工干部的形象,甚至还会给老干部们造成终生遗憾。
老干部政策的全面落实不容等待。毛泽东同志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而政策的威力则在于实施,因为即使再好的政策,如不能有效实施,也无异于空话和废纸。党的老干部政策是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是对老干部历史功绩的肯定,能否及时、准确、充分地落实好这些政策,不仅事关对老干部的态度,对党的执政经验、执政资源的态度,对党的历史的态度,而且还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作为党的一级组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连党的基本政策都落实不了,在美好的政策面前却让老干部们寒心,让群众伤心,以至造成百姓与党和政府离心,那又何谈领导水平、执行能力?何谈“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更何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处于“双高期”的老干部们不堪等待。古人云“人生也有涯”,再强健的体魄也难违生命规律的安排。因此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庆幸,有“七十没年,八十没月”的无奈。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为75岁,中国为72岁。另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到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要达到72.5岁。由此可见,尽管医疗水平逐年提高、百岁老人屡见不鲜,但75岁依然是人类生命的涯岸。从离休干部这个特殊群体看,若15岁参加革命工作,那么到目前他们至少也有75岁。如南宫市2008年底共有离休干部240名,平均年龄81.5岁,最小者77岁,最大者96岁,77-80岁的74人,80岁以上的166人。他们不但年龄高,而且发病率、病瘫率、死亡率也在急剧上升,据统计,在南宫90%以上的离休干部要靠药物保护生命,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的达30多人, 2005至2009年死亡率年均高达8.7%,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来日无多、垂垂老矣的前辈长者,他们那脆弱的生命还有时间沐浴我们地域经济好转后投射的阳光吗?还有时间接受我们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之后送去的关爱吗?我们一定要记住铁人王进喜的名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时机,让老干部们在有生之年真正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
历史规律告诫我们不该等待。“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人都有老,家家有老人”。今天我们风华正茂、身强体健,而转眼就会垂垂老矣、老态龙钟,不论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还是不名一文的蓬垢乞丐,谁也无法抗拒这一天经地造的自然规律。因此,切不可因为我们还年轻,还处于强势位置而忘记自己的未来和归宿。“老干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只不过老干部比我们先老,而我们必然也会随之老去。趁着今天还可以有所作为,就应多替老干部们想一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从而树立一个退休后让人怎样对待自己的榜样,以免日后发出“有权不使过期已废”的慨叹。若为老干部工作用“权”,这个权用得越多、越充分,老干部就越满意,群众就越欢迎,进而对匡正时风也就越有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老干部、重视老干部工作,岂不就是对党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岂不是一举多得之事?
老干部工作绝不能等待!
2009年12月20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