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明天你就别回来了,现在非常时期,在家照顾好大人和俩宝贝,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吃的喝的,你就不用担心我们了,电视上都说了,在家里好好待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了…”
这是我那七十多岁的母亲,在年初一早上给我发的视频电话,反复说的几句话,我呢,看着她那不舍的眼神,嘴里答应着,心里却万般不是滋味,就好像说是甜汤,却明明喝的却是酸辣汤的感觉。她明明是盼着我回家的,今天却一再拒绝。
因为祖上几代没有女孩,我的出生,父母自然是欢喜的,而我的父母生了四个孩子,我又是唯一的女孩儿,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虽不能说自己有公主命,但父母却给给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们对我的偏爱,打破了流传千古的重男轻女狭隘思想,这种爱甚至感染了哥哥和弟弟,他们也一直对我百般忍让,这种特殊的待遇,让我一度成为村里小姑娘羡慕的对象。这种感觉印在脑海里,刻在骨子里,直到今天,想起这学,不禁泪眼婆娑,和家人的遇见是我的荣幸。
可,转眼之间,我已远嫁他乡,为人妻,为人母,我的父亲母亲也日渐衰老,我们这里过年习俗,嫁人后就是年初二就要回娘家拜年,其他,人家女儿多的相约一起回娘家,给父亲买茶,为母亲添新衣,瓜果鱼肉的,往娘家来拜大年,既风光,又热闹,真应了那句古语,养儿不如养闺女,逢年过节送吃的,虽然这和大家骨子眼里重男轻女思想有背,但是再这欢乐的时光里,谁还去算那细账,找不愉快呢?在这件事情上,我的家人,再次表现出对我宽容的爱,因为我嫁的远,每年都是小年年初五回娘家,虽然,不能像其他小伙伴那样,新年给父母轰炸般的关爱,更不能让父母像攀比似的和别人说我回娘家有对积极…
但只要我回去,父母就会像个孩子似的问长问短,想吃什么,喝什么,甚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竟会看我脸色,讨好似的和自己的女儿交流,现在我才意识到,他们是多么的在乎我,哪怕,我已经是两个萌娃的妈妈了。
年前,我和哥哥们,就已经商量好了,年后父亲就七十岁了,他身体硬朗,自己还有经济收入,过完年,我早点回娘家,趁着假期,选个好日子好天气,我们每个小家用自己的方式给他拜个年,送上祝福,再一起动手给他做一桌子拿手菜,家人好好聚聚…
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老公带着两个孩子,给父亲准备了,酒,茶,给母亲准备新衣服,年三十晚上,给公婆拜年时,说了这事,公婆也特别高兴,还给准备了红包,说是表达心意,一切准备妥帖,我们都沉浸在相聚时的美好中,一时竟忘记了,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疫情”,虽然,我们也心惊胆战过,甚至为武汉献了爱心,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拜年,却让自己抱上侥幸一博的心理…
电话又响,那头,母亲像个复读机似的,不停的絮絮叨叨:“你比我懂吧,在这非常时期,疫情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却实实在在影响到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能像钟南山那样逆行,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上战场,可我们可以宅在家里,万不能再给国家添乱…”
此刻,我感觉母亲真的老了,交代好了几遍了,母亲怎么了;不,母亲明明又像个孩子,为了达到目的,不间断的再提醒着。她再说,我再听,直到我笑着答应,母亲也才想起,说没事挂电话了,锅里还在煮汤呢!每次说是要挂电话,还是要叮嘱几句:“我们晚点再见,没什么的,日子长着呢,平安就是福。”
感谢我的母亲, 非常时期, 为爱拒绝,再次让我感受到母爱无时无刻,不论形式。
是的,做为普通的凡人,做着普普通通事,父母并不能教给我们多么华丽的警示格言,但是,他们一生在践行着爱,不给别人添麻烦,这种朴实的爱,朴素的情怀,正是,我们要传承的平凡准则。每个平凡的人,做好了自己,我们的世界将不再平凡。
为父母祝福,祝福母亲;
为武汉祝福,祝福武汉;
为祖国祝福,祝福祖国;
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