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史书的朋友们都会发现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粮食危机问题,尤其是小冰河时期,我国粮食危机尤为严重。在古代粮食危机通常会伴随着瘟疫,导致大部分人民流离失所。古人认识不到这是自然引发的粮食危机,只能强说是上天对统治者的不满,一如之前文章里写的,古人对龙卷风不够了解,才会把天雨草说成是统治者不德。(传送门:除了下雨,天空还会下这些东西,《搜神记》告诉你答案)
二十四节气以及节气歌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农业发达的一个标志,即便是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仍然对各行各业有一定的影响。
从二十四节气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水平在当时是领先于全世界的,粮食产量也能够满足人民需要或超出人民的需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我国古代还会出现粮食危机呢?古代出现粮食危机的原因,无非是天(自然灾害)、地(人地矛盾)、人(社会改革及交通运输)三点。
当然,古代粮食危机和农民密不可分的。
古代面对自然灾害几乎是束手无策的,他们往往将自然灾害归咎于统治者不德(即皇上做了坏事),这和当时君权神授的思想是一致的。
自然原因是一个问题,天气气候往往不是节气能解决的。在古代雨季对粮食种植的打击非常大,尤其是在洪水爆发的时候,农民往往是颗粒无收的。在“灾年”里,朝廷是无法保证粮食供给的,这也是导致古代发生粮食危机的原因。
历朝历代不会一直保持固定的人口数量,除去灾难、战乱外,人口数量是一直增长的。我国耕地面积逐渐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于是为了吃饭,大家只能开荒了。
开荒现象数明清最盛,明清时期人口增加将近到3亿~4亿,16亿亩的耕地(清代)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要,反而加剧了饥荒的发生。生存环境也因为不科学的开荒,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自然灾害。
“士农工商”,农排行第二,可见古代对农业是相当重视的。即便历朝历代对农民发放福利(如推广农业技术、减免赋税等),在统治范围内都建立相应的粮仓和粮食储备制度,也免不了粮食分润不均(如何不食肉糜)、官吏贪污的现象。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官吏贪污,制度改革(如王安石变法)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粮食危机现象。
虽然有严谨的粮食储备制度,但没有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粮食不能及时的运输到位,这也是加剧粮食危机的一个原因。
无论是身处何处,我们都要吸取先辈们的教训,养成不浪费的光盘习惯。
毕竟“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嘛”。
参考资料:《古代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危机》洪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