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婆婆家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中,这几天情绪上的经历简直可以说是龙卷风一样,想必大部分儿媳妇回娘家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体验,我就来分享一下这几天我的思考和觉察。
因我个人热爱心理学的原因,所以这一趟经历,除了有了深切的体会以外,还想从中分析一下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不枉我的这份经历,把每一份体验都转化为自己的资源!
挑两个感受最深的点来说吧。
1.争抢好胜,看不上差的。
跟老公结婚有10年了,说实话,前几年我没有意愿去观察婆婆,这几年有了一些提升和改变,但似乎对婆婆的性格还是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一次去不一样了,注意力可以从亲身经历和观察性自我的这两个角度去切入,也能更深一步的看到对方的本质。
婆婆总是对长得丑的,邋邋遢遢的,干啥啥不行的人嗤之以鼻,总是会带着一些评判的形容词,比如“傻呵呵” “直勾勾” 等再配以各种语气词+表情,全身上下都在排斥和看不起这样的人,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因为我性格比较静,也不太擅长于干家务和做饭,所以属于干啥啥不行的那类的。
每当她用嘲笑的语气或者指责的语气来说我的时候,情绪有时候真的hold不住,只想着用洪荒之力跟她大干一场。头脑里也会上演各种智斗恶婆婆的戏码,但究竟自己是学习心理学的修心之人,所以还是平复平复再平复,觉察觉察再觉察!
婆婆是一个和同一个男人离过两次婚的女人,曾经为家里忙忙碌碌,但男人指望不上,不是发脾气就是甩东西,就离婚了,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过程中的艰辛相信经历过的人都懂,可婆婆有一颗不服输的心,想要比对方过的更好,于是憋着一股劲儿,愣是在退休后,还经营一份足可以衣食无忧的小事业。
她曾经多次表示,我受不了没钱的苦,我什么都得用好的!她也确实比同龄的老太太都更精致和讲究,我想她真的是活出了她想要的独立来,这一点我是很佩服的。
在奋斗的时候,这帮助了她最大的一点,在与人相处上却成了一个障碍,因为她很好强,所有方面都想要做到最好,但是只要是个人就一定有短处的,她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呢,她不接受那样不行的自己,所以就把那个软弱,不行的自己投射到别人身上,去指责别人就轻松很多呀,可以不用面对自己的不行,所以其实这是一种投射,本质上是不接纳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普通人。
其实这种心理投射还是挺常见的,阿贞老师的工作坊就曾经讲过关于与人相处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这种投射,把自己忍受不了的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别人身上,构成了你所讨厌和喜欢的人,其实所有的讨厌和喜欢都是自己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而已。
第二个层次就是懂得人性是相互激发和吸引的,懂得如何利用好的一面去吸引对方好的一面。
第三个层次就是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各个面向,根据自己想要的目标来选择性的去和对方的优势合作,达成自己的目标。
2.女性总是用付出来换取价值感。
婆婆的老父亲今年90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就是需要子女们轮流去照顾,对于家庭完整的子女来说,还算没啥大问题,但是对于一个人生活的婆婆来说,全天24小时,需要持续3个月来说,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加之要强的性格,要把老爸伺候好这个目标背到身上,着实是雪上加霜,老公有些担心婆婆吃不消。
晚上我俩聊天的时候,我说这也许就是婆婆需要去面对的课题——到底是对方的需求重要,还是自己的需求重要,以及如何平衡自己需求和对方需求的课题。
因为她在原生家庭排行老大,所以对下面的兄弟姐妹都很照顾,估计小时候的婆婆应该是很懂事的,也承担了很多,因为承担的多,有责任感也越发可以获得周围人以及父母的表扬,而这样也就慢慢形成一种模式,付出=价值感的信念深埋心中,所以遇到别人来求或者小辈儿有困难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的去付出来换取自身的价值感,可这种付出也是需要回报的,那就是认可。
从道理上讲,可能受的一方是幸福的,可是从人性上来说,施与受是需要处于平衡的,不然就会让人有很深的亏欠感,这种亏欠感积累多了,受不了了,就会反过来去指责付出者。很多父母和孩子也是这种模式,父母什么都伺候的特别好,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学习就好了,到头来不但不感恩父母,反倒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的,成了一个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回过头,看看自己在婆婆家努力的去学习做饭和干活的我来说,何尝又不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呢,这些女性集体潜意识的东西真的是影响世界各地的女性。
我们能做的就是去觉察,觉察自己的需求,带着觉知的去自我满足,从而找到一个合适的度来平衡自我和其他所有关系。
其实这两点我相信绝对不是只有发生在我婆婆身上,更多的是中国那一代人的心理缩影,带着更多的理解和相信,忍受暂时心理上的不舒服,去尝试好奇为什么会形成现在这个样子,放下对错,放下评判,想想父母也是一个有优点,有自己的坚持,同样也有自身限制的普通人,也许我们可以放下心中的对抗,和父母和解,也和自己和解。当然这相当不容易,需要更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来作为练习场,我们一起加油!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鲁米的一首诗作为结尾,希望我们早日在对错之外的界域相遇。
有一片田野,它位于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世界的丰盛,远超出能言的范围。
观念、言语,甚至像“你我”这样的语句,都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 鲁米诗集《在春天走进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