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走过的2020年,于己繁星满盈,春秋不惮于暑寒,在塔尔寺的心境已深深烙在了记忆里,找到了自己,讲真留恋这一年!但时间由不得我同意,总是裹挟一起前行。不过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怀揣那份心境,顺之,为之。
去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50岁就可能眼花了,看书将是多么不方便,真是有些害怕。慢慢在心里形成了趁眼睛好使得尽快、尽多把自己喜爱的书类看了。在利益主义的社会当下,看书虽产生不了大众以为的效益,但它带给人了安定、有趣,内心丰富如宗教讲的法喜一般,无以言表。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今生读书事已迟”,今世读书有成就之人是读了好几辈子书的再来人。信不信来世再论,不读总会遗憾,为了来世今生要加紧读书。因此春节假期关闭了朋友圈,在独我中潜心读书,为未来的十年开一个好头。八天一共读了两本半加半本古文,收益良多。由以往喜爱作者告诉历史的文体,过渡到喜爱历史考证型文体,喜爱追本溯源加入自己的思考。因此也有了看南北朝各个朝代历史的信心了。历史观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一直在变。
另外完成了节前计划去看昌黎砖塔、卢龙经幡的作业。现将看后对文物的思考记录下来,要不问题放在心里总琢磨,好累。对不解的器型和自己的思考,留作题目逐步考证。
《就地过年访金塔,一人一影一兰若》
第一眼感觉建筑完整,塔的风格统一、制式规范。即使后期修复也保持原貌效果较好,只是八个小格里的佛像缺了四个,现有的四个我判断是后补上的,因为石质,原物应为砖质。从砖雕风格看,虽是金代砖塔,除塔本身意义及整体样式外,西域艺术装饰本不多,而汉地艺术风格还是保留不少。如底座的砖雕牡丹和桃花,上层的砖雕窗棂,风格与今无异。可作为华北地区靠近辽西建筑的标准样式。
整体感觉此幢风格混杂,龙柱、飞天、经变、生活故事、佛像、石刻文字全都揉在一起,从断代分析,应是逐步完善、逐步增补内容造成的,也就是在唐代初步建后,随着后期修缮逐步加上的当时流行文化元素。从飞天石刻看,雕刻可谓精美。雕刻手法纯属,才可使飞天曲线如此柔美。而此地据河西和唐都都比较远,此种艺术风格石刻能在此地出现说明必经过些年代方能流传到此。因此说此幢始建于唐有理,因为唐后飞天并非流行款式。但年代一定在安史之乱之后,原因是从石刻的衣着判断,安史之乱之前,是流行窄袖服饰,这里是宽敞汉衣。安史之乱后是推汉除胡的。
问题:塔檐上的眼的作用?
我判断是系绸子类幢旗或是挂铜铃或是挂锁链的孔。
和五台山佛光寺唐代经幡比较,可见卢龙经幡艺术风格有多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