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十月十九)星期三 晴
准备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得到通知说领导忙,特色迎检推迟到下周。于是,我们都抓紧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了。
我考试了,孩子们做题的时候我也做,真想一起写作文的,可我面前有两大叠作业本没批改,就放弃了。我也怕在考场上把自己写哭了,让孩子们笑话[em]e120[/em]因为这个作文固定了开头,很有诗意的语言:“人是奇怪的,有些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自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珍藏的往往都是自己觉得珍贵且美好得不可思议的,所以也是最能触动人的心灵的。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有好的作品呈现。
批改七一班的学生改写《狼》,发现两篇好文,附照片于后。真佩服她们俩,用我班科代表峻宏的话来说:“这么短小的文言文,她们居然可以改写得那么长,而且那么生动有趣。”
【家访小记】放学后,一群孩子开路,我和小米又踏上了家访之路,还路过了我们的“永安寨”。今晚一共家访了八个孩子,收获不小。本来只有七家的,在回来路上碰见一个刚从制衣厂下班回家的妈妈,就在马路边交流了十多分钟。回家后,有个留守儿童的妈妈打电话来说我家访走后,儿子就给她打电话说我到他们家去过了,她赶紧打电话来继续与我交流。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开家长会还是走家访,我所接触到的家长都很好,很热情,很客气,很感激我们。
今晚还意外地得知有位家长居然是我老爸的好朋友,这闺女是超生的[em]e120[/em]孩子读书快一年半了,开了几次家长会,他都没说,我根本就不知道。今晚是因为我去的时候他正在茶馆里打牌,无法脱身而致歉时才说出来的。闺女妈妈在,我们交流了一会儿。
【听讲座所获】
今晚是光荣的系列讲座,他分享了好多作文教学的干货。我爬楼一会儿,挑了一点记录如下:
“从学写作文的角度看,《散步》在文章构思上给我们这样的的启迪:
“轻点一笔——概说事件
交代一笔——解释原委
穿插一笔——烘托点染
简叙一笔——略写事件
详写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抒情议论
“这就是记叙文的一种规范的表达形式,如果再简化一下,可以暂时不要求学生实践其中的“穿插一笔”,于是下面的“五笔”就是一种极能表现记叙文表达规律的美妙笔法:
“轻点一笔——概说事件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
简叙一笔——略写事件
详写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抒情议论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五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五段”。
“五笔”的说法,也可以有内容相近的不同表述,如“交代一笔”,就可以说成“解说一笔”等。
为了证明这种“笔法”在写作中的有效性,我将“记叙文的‘五笔’技法训练”设计成作文教学方案,组合多篇“五笔”美文,进行了反复的教学尝试,其中不乏中考作文的技法指导,都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五笔”技法的魅力,其关键是表现出人们在写作中的共同思维规律,因此行文自然流畅、详略有致、结构完美。这最为美妙的地方就是“规律”。有了规律,就有了规矩,有了形态,有了技巧,就有了训练的效率。
“五笔”技法的魅力,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它往往并不是“五段”。正是因为往往不是“五段”,所以运用“五笔”思维的文章,其外在的形态可以千姿百态,而内在的骨架却是大体相近;这就从另外的角度表现出了“思维规律”的美妙。
光荣的作文教学很有一套,花了不少心思。而我目前正需要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所以更应该学习,只是以前的讲座都没时间听,甚是遗憾!
【小米俊专栏】
“小米,你和俊哥先回去,我要家访。”
“三爸,远不嘛?我想去。”
“不远,宝峰花园附近。好,你一起去嘛。”
“好,谢谢三爸。”
其实,该说谢谢的还有我,因为家访回来一定是天黑了的,有他陪伴,我不孤单。
“三爸,刚才我们喊付老师的时候,那个老大是哪个哦?”
“老大?”
“啊!就是我们喊付老师的时候啊!”
我真不知道小米什么时候听过“老大”这个词语,反正我没有这样给他说过。
“哦,你是说周校哦。你天天和我在一起,居然不认识周校,不礼貌哦。他是我们学校职务最大的领导,是校长。”
“我们陶老师都是最大的领导。”陶老师就是中心幼儿园的陶园长,他怎么可以听我介绍学校就想到幼儿园呢?而且还知道陶园长就是幼儿园最大的领导呢?或许,他真听说过“老大”这个词语。
小米很有创意,让他选择称呼“杨校长”或者“杨老师”,可他却一样都不选,直接喊“杨校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