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有两到三天了,心里久久地不能平静,也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就记录一下我的几个泪点吧。
第一次是亚瑟发现他尊敬的蒙泰尼里教父欺骗他的时候。他陷入了深深地绝望,那是他最信任的教父,是他最深爱的人,可是他却骗了他。人和人的关系有时候真的很脆弱,脆弱得像一层窗户纸,经不起一点水的触碰,特别是自己最亲密的人,一旦发现自己被欺骗,好像全世界都崩塌了,仿佛被世界遗弃,那种无力感和自我怀疑会瞬间吞噬掉整个身体,陷入无尽的恐慌和惊惶。我能感受到一个17岁少年渴望逃离的欲望,也被他没有选择结束生命的勇敢震惊。
第二次是他十三年后第一次见到詹玛的时候。他爱她,可他也恨她,他恨她给了他一个大耳刮子,他恨她不相信他。自从亚瑟离开意大利的那一刻,亚瑟就不再是那个年轻帅气的富公子了,他历经了人生的各种磨难,蜕变成“牛氓”。相貌的改变,身体的残缺,各种疾病的缠身都让他脾气变得有些古怪,言语变得锋利。十三年后的第一次见面,詹玛不但没有认出他,还对他产生了无比的厌恶感。我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煎熬,特别是詹玛提及到残疾的字眼,他该是怎么地心痛和煎熬。被自己最爱的人面前揭露伤疤,我想可能比身体上的疼痛要多上百倍千倍,况且他还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
第三次是牛氓在牢里和蒙泰尼里教父的坦诚相见。他声嘶力竭地告诉教父他是亚瑟,他向教父诉说他这些年来经历的种种,那样扒开伤口向教父倾述。亚瑟一直是一个坚强的人,不管是他在任人嘲笑辱骂的忍耐力,还是他在病痛面前地惊人的自控力,无一不表现出他的坚强。然而每一次面对教父,他就会手足无措,变得不是平时那样冷静理性的他,是的,他爱教父。那是他深爱的教父呀,尽管曾经欺骗过他,可他依然深爱他,他渴望教父用那双手抚摸他的头发,像抚摸众多信徒那样。那是他深深思念的人,他怀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教父坦诚,向教父求救。可是最后教父最后的选择不是亚瑟,是他信仰的主。和多年前一样,没有选择亲情和爱情。亚瑟多绝望呀,他对生命最后的渴望,他对教父最后的期待终究还是落空了。教父也爱他,可是他更爱他的信仰,亚瑟终其一生,依旧没赢过他的信仰。
最后一次是詹玛读着亚瑟写给她的信的时候,亚瑟履行了他的誓言,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了她。只是这样的方式又让詹玛怎么接受得了,他说他爱她,她是他最辈子唯一爱的人,他早就已经原谅了她。詹玛宁愿他在十三年就跳海自杀了,她宁愿她怀着那样的愧疚过一辈子,也不愿他经历那么多磨难,也不愿意他过着生不如死地生活。只是亚瑟还没有看到意大利人民被解放,他不愿意死,他挺过来了,不管以怎样的方式。他说他深爱她,可是他并没有拘泥于恋爱,他选择了沉默,默默地和她一起并肩作战,这或许就是致橡树里的爱情,我想在和詹玛再次相遇以后的那段日子里,他是这么多年来最幸福的时光吧。
他就是一只牛氓,狠狠扎进奥地利独断的统治,他渴望自由,他奋力飞翔,他用锋利的言语在革命的道路上特立独行。我看到他,仿佛看到了改革时候的梁启超,看到了奋笔疾书的鲁迅先生,他们用行动书写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不论他们曾经历了什么,也不论他是活着还是死亡,他们都穷其一生忠于自己的信仰,想来这才是人最幸福的事吧。
我是一只牛氓
幸福欢畅
不管是活着
还是已死亡
文/稻草人
2017.6.1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