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官员,名叫张问陶,他以翰林身份出任莱州(今掖县)太守。这天,正赶上一位巡抚来山东,张问陶便按照惯例前去拜谒一番,但因没有送上礼品,使得这位巡抚十分不满,甚至有些愤恨,由此便怀恨在心,一心刻意寻找个过错,以弹劾张问陶。由此可见,官场,如同树林子,什么样的鸟都有,还有这样的巡抚呢!
当时,山东地方,擒住一个盗贼,非常狡猾,审讯供词,审一次,说一个样。屡供屡翻,反复审讯多日,因经常翻供,故一直无法结案定罪,使得主办官员,更换数任,都对其无可奈何。巡抚大人就把这样一个棘手案件,交给张问陶来处理,要对张知府,进行一番考验!
这巡抚并对布政使说,如果他张问陶也不能按时定獻的话,那就莫怪老夫无情了。就因为张知府没给他送礼,还真想执意治他的罪。
布政使把张问陶请到按察使衙门,审理此案,作了明确交代。衙门中的官员问张问陶:知府大人,几天就能了结此案?张问陶不屑一顾答道:这样一件区区小案,三天便可。官员又问道:可需要什么刑具?张知府迟疑了一下,答道:刑具嘛?最好不用。到时候再说吧。张问陶知府接着又说道:但有一事,这个必须要有,每天都要准备一大盘精制金华火腿,一大坛绍兴美酒就行了。只要有这两个,其他的就不必了。
第一天一大早,张问陶知府,按时来到按察使衙门客厅,见炕上有一小茶几,茶几上面早已备好一大盘金华火腿,旁边摆一大坛子绍兴美酒。张问陶见之喜不自尽。
旁边有一书童,手执蒲扇,在煽着火炉取暖。还有一名书吏,坐在一旁作着纪录准备。张知府见状,心中颇喜悦。盘腿坐在炕上,命人押上罪犯,顷刻之间,犯人被押上来,只见张问陶知府,一手端着酒杯,一手翻阅案卷,审讯开始:你是郯城吗?罪犯答道:小人是郯城人。:你年龄多大了?:今年三十七岁。:你在乡下住,还是在城里住?:在城里住。:你父母双亲都还健在?:小人不幸,父母都倶已过世。:你有兄弟吗?:有,我有兄弟三人,小人是老大。:你有孩子吗?:小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十八岁,已能打猎了,小的十三岁,还不能打猎。:你平时在家,干什么活为生?:小人也没什么正当职业。
且说此时,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正躲在屏风后面偷听。原以为这是仅是开场白,正等待看看下一步要如何审讯,却不料听见张问陶一声喝令,押犯人下去,就这样结束了今天的审讯。
第二天,张问陶又按时来到衙门,仍如昨天一样,盘腿端坐在炕上,一手端酒杯,一手翻阅案卷。又开始押犯人到此审讯。
问道:你是郯城人吗?犯人答道:是郯城人。:你多大年纪了?答道:小人今年三十九岁,明年就四十岁了。又问:你住乡下?还是住城里?答道:我住城里。问:你有父母吗?答道:小人父亲已经去世多年。小人之母,已被父亲休弃,其母还有没有,小的就不知了。又问:你有兄弟吗?犯人答道:小人弟兄三人,小人是老二。再问:你有孩子吗?答道:小人有一子一女,都还很幼小。:你平时在家做什么活儿?答道:家中有几亩薄地,以种田为业。
躲在屏风后面偷听的官员,听完之后,其询问口供跟昨天,相差无几。正欲再往下听时,又闻见张知府一声令下,又将犯人押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