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是不是点讲评书的感觉了?
猜猜这是什么?不打开封面的话,你绝对想不到!这就是我拥有的第二套书,不错,也是《西游记》其实每一个80后,在男孩子小时候很可能前几套书都是《西游记》。那个时候猴哥的形象在每个男孩儿心里那绝对是第一偶像。这套书有别于之前的那套,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是口袋本。只有787✘1092毫米, 现在于我只是手掌心大,当年那个三四岁的孩子拿起来看,不管是尺寸还是重量都是正好。配合这套书我也有了自己的第一把椅子,虽然还没有书桌,但是可以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看一套属于自己的书。当然虽然那会儿能认得几个字,主要的还是在看图那么情节主要靠父亲给讲。 现在说说这个封皮儿,当时看书的时候,长辈一直在说要爱护书籍,给书包封皮,试了几次,这个连环画还真的不适合暴包书皮,最后怎么办?那只要用心,方法总比问题多。在当时有一种叫电光纸的东东,把这个家伙剪一剪,然后用我那个不太熟练的针线活,把它缝那儿,这么多年来还好只一本的封皮儿掉了,虽然这个针脚你能看出来不太齐,但是很实用。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来真的是很幸福,虽然说物质上不太丰富,但是每天早晨起来和父亲一起散步5公里。然后再去食堂吃饭,再去上幼儿园,放学回来之后听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听父亲讲故事,特别的爽。
说到这儿,把整体封面儿上来,大家也看看。这套书一共八本,比之前那套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有了整体的一个目录,我知道有哪一本儿又有哪一本没有,当然这次是整个套装买的,没有漏买这个问题,但是每一本的顺序还是能很好的知道,也方便我这30多年来一次次排序。
这一套里面的《西游记》故事就偏向于打斗仙法多一些,那么比之前的那一系列讲机智和人心的,对于儿童来说,那就更能去理解,更觉得精彩神秘。里面的画面很多都非常有动作性和冲击性。
以至于很多八零后的,小时候其实并没有学过太多的绘画原理和美术功底,但是依然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很有水平,究其原因就是从小看的连环画里面有大量的优秀图画,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的欣赏水平就上去了。而且当年去画这些连环画的人,很多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所以有了这杯水垫底,以后再加一些自己的思考,成长自然就很快了。
不得不说当年的编辑,功力炉火纯青。一本书不过五六十页,那么可用的画面也就这些,字数就更少,但是每一节最少是《西游记》里面的一个章节,要从这五六十个画面把《西游记》里面的一章给体现出来是很大的一个难度,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经典的八六版《西游记》,每一集起码都是40分钟,这个时间和语言量,每一集对原著的内容还有剪辑,何况这四五十页。去哪些留哪些就成了一个经典的问题,这里面留的可以说是真的是增一字多减一字少,有限的画面和字数完全没有影响到整体的连贯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从里面还能把人物的细节刻画体现出来,尤其是猴哥。
还记得《西游记》小儿国之中这个这个情节吗?小孩儿们被孙悟空从城里面偷出来。然后呢?很多里面就没有了直接等后来被救回,这个书里这么小的篇幅还用了两页。猴哥给他们找了个水果放到笼子里面,饿的时候吃。当时既惊叹于猴哥的细心,也不免羡慕那些吃果果的小朋友们。
如果说上一套《西游记》算是从不认字到认字的一个过渡。那么这一套应该就是从不知在干什么变成知道一,算是我开始认知的一个起点,从这时起不管是后来的人生,还是当时的《西游记》能够有一个更仔细的体悟,完成了从吃饭为了果腹而到去领略食物之美的一个跨越。从此算是真正的开始去阅读和领悟。虽然大部分的文字还是听父亲讲的,但是这个时候起码来说已经过了懵懂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
好啦,这期就说到这儿,猜猜下一期是哪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