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上了大学后,无论在上课时,又或是在写作业时,我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每天来来回回看似忙碌,但结束忙碌之后又觉得状态非常空虚,很难产生一种充实感。同时,相比高中更自由的时间安排扰乱了我的生物钟,使自己时常处于精力不足的状态。注意力不集中,使我做事效率低下,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则是:心流受阻。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原则1: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或许经常能听到诸如“不熬夜那还是大学生吗”之类的话,但无论如何,身体是自己的,健康也是自己的。有一个良好的生物钟(晚上11点半左右入睡,尽量别超过12点;早晨7点半左右起床),并且勤洗脸刷牙,有利于养精蓄锐,同时让自己保持神清气爽的状态。而管控我们的注意力正需要足够的精力,让我们更能专注于某一件事。
以上原则基于注意力集中性的定义:将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集中于一对象上的强度。
原则2:在学习时针对学习内容列个清单,由易入难。
我发现很多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是当我一上手就接触较难的内容时。因为每一步做起来都是相当的费劲,心中难免产生摆烂的想法,从而导致了注意力不集中。与高中相比,大学所学内容更加深入,难度也较大,但是我们投入的努力往往没有高中时那么多。而列清单这个办法做大的作用是它能从易到难过渡。以作业为例,先让自己接触一些相对简单、基础的内容,它们完成起来并不费力,自己的思路也会很清晰,从而减少了走神的可能性。同时,有了由易入难的过渡,心理上对难题的排斥会少一些,表面上它是更难的,但在我眼里,它是更具挑战性的,从而就有了更多动机。同时,清单还能让我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更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
以上原则基于“心流”的条件:①一个明确的目标②充足的动机③难度适中。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原则1: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时间:4月6日~4月7日
知道4月7日有早八的大学物理课,因此在4月6日晚上,在23点断电后不久我便上床睡觉,设好闹钟并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第二天一早按时起来,洗脸刷牙,上课时感觉精神状态极好,全程几乎没有走神。
原则2:在学习时针对学习内容列个清单,由易入难。
时间:4月8日周六晚上
我在寝室里复习化学,由于本学期化学内容普遍较难,直接列清单难度较大。但是周五化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一次考点覆盖较全的化学测试,我从其中的错题入手,一些基础的错题我将其列在前面,较难的错题我决定一个个去书上找对应知识点,依次列成清单。最终将所有错题全部弄懂,同时对难的内容继续加深印象。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1有效,保持一个良好的好的作息,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即可。
原则2有效
时间:4月12日晚上
地点:自修教室
方法:复习物理,准备期中测试。根据自己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列一张复习清单,依旧是由易入难,每完成一项即消去。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自问自答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