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主题来自得到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今天我们开始讲需求定律,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有一次我经过美国海关,海关关员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说经济学家,这个海关就说:“噢,你就是那些懂得说需求和供给的人吧。”
没错,经济学家萨缪尔曾经说过,你只要教一只鹦鹉,让它学会说需求和供给这两个词,他就能成为一位经济学家。换句话,只要你能说需求和供给,你就是个经济学家了。你说需求定律有多重要。
我们在前面讲稀缺的时候,已经谈过人的需求了,需求有两个特点:
- 你想要饿东西,别人也想要;
- 需求有一个层层递进的规律。
你表面上想要吃一条鱼,但实际上你要蛋白质,实际上你要的是更高层的精神享受。表面上我们吃药是为了治病,为了求存,但实际上是想让我们自己活得更舒服,需求是层层递进的。今天我们继续探求需求的内在规律。
个人估值的多层含义
再将需求定律之前,我们先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叫“个人估值”,什么是个人估值呢?根据阿尔钦的定义:“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数量。” 倒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卖掉这件商品所必须得到的其他商品的最低数量。”
个人估值这个定义,虽然简单——为了得到一件商品,他愿意放弃的其他商品的最大数量——但它有好几层含义。
只有个人才有行动能力
第一层,个人估值是个人的估值,不是集体的估值。集体不会感受,不会思考,也不会评估,做出个人估值判断的一定是个人。我们要知道集体不会做任何的事情,机构也不会做任何的事情,学校、机关、民主都不会做任何的事情。我们所说的,我们口头上喜欢说的哪个集体、哪个机构、哪个组织做的什么事情,其实最后都是个人做的。
所有价值与估值都源于个人
第二层,它是主观的,绝对主观的。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估值,如果没有了人,世界上的财富就没有价值,价值都是人赋予的。这一点是经济学家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论。许多经济学家还特意写过文章,或者在他们著作的开头就声明,他们是“个人的主观价值论者”。首先,他们的研究从个人主义卡死,所有的个人估值、所有的价值起源于个人。其次,这些价值都是主观的判断,从这样的起点开始他们的研究,这叫“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
个人行动都是可观察可记录的
第三层,个人估值不是以个人的愿望为基础的,而是以他所愿意放弃的其他商品的数量来计算的。这是以行动为基础的,而这些行动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这一点很重要。
你看他有两面性,第一,个人估值是个人的判断;第二,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愿望,不是你空想的愿望,而是你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是外人可以观察、可以衡量、可以刻画可以计算的。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比方说,我们喜欢问,你觉得这位女孩漂亮不漂亮啊?很多人说,漂亮不漂亮,那完全是主观的判断,见仁见智。没错,经济学讲的首先是主观的判断,但是外人可不可以衡量,到底这个女孩漂亮不漂亮?我们到大街上看看,那些珠宝广告选的事哪位明星,这位明星的漂亮就是公认的漂亮。因为珠宝商不会随便选一位路人来做珠宝广告,她一定会选一位大家公认的美女来做珠宝广告。
实际上,一个特定的社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他们认为什么样才叫美,外人是可以评判的,可以观察的,可以记录的。
微妙的个人估值论
所以个人估值的概念非常微妙:
- 它是由个人决定的,集体不能决定,一定是个人的;
- 它是完全主观的;
- 它是基于行动的,不是单纯的愿望。因为它基于行动,所以我们外人也可以观察,也可以记录,也可以刻画,也可以从中找到它的规律。
这就是个人估值的概念。你可能会说:薛老师你讲这些太抽象了,有什么意思吗?有挺大意思的,有许多重要饿经济学原理,有很多重要饿经济政策,都从这个坚实的概念出发的。
比如说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卖家进行价格歧视对不对、我们能不能用所谓的社会总体函数,来支持政府对房地产进行限购等等。所有这些关于政策的辩论,都源于我们对个人估值的这种精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