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出差尼日利亚回来之后我询问其感受,她说感受了一趟人间疾苦。同样都是在非洲,在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里面似乎不太一样,这里面有欢乐有悲伤,你能看到一个随性的三毛和一直陪伴她的荷西。
婚姻和随性
你能相信结婚就是换一条裙子带一个草帽然后再在帽子上放上几把香菜就匆匆走路去法院了吗?是的三毛可以,她可以抛除一切“仪式感”勇敢做自己。
在她的结婚记里面有多有趣呢?荷西忘记要给三毛带戒指了,荷西给自己带好了戒指之后忘记给三毛带戒指就去追法官了。
婚姻是什么?有人说是坟墓,有人说是幸福。
当荷西向三毛提出结婚的时候,三毛说我还是想我行我素,荷西结婚了并不会影响你的我行我素,我也不想改变你的我行我素。或许喜欢和结婚是能彼此欣赏互相影响也是能够彼此互不干扰活彼此独立成更好的自己。
真实和感受
沙漠除了欢乐还有悲伤,就像生活有酸甜苦辣咸一样。你能现象杂货店的人被女友骗了却还能一直守在店里等待女友回来的痴情吗?为此可能还要把店铺当了给女友寄钱吗?
或许人性就是这样。
可是在曹军面对痛恨的撒哈拉威人的孩子在地雷旁边的孩子有危险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的用生命救下了撒哈拉威的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要知道曾经撒哈拉威人杀害了他的很多兄弟。可能这就是人性柔软的部分。
但是对于底层阶级呢?
对于亚奴的命运最终还是难逃贩卖,对他们来说尊严是奢侈,保障家人也是。
写在最后的话
非洲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我不知道,它有好有坏,不因为偏见就否决了它;沙漠是怎样我不知道,倒是宏伟还是艰难;但是我能知道的是三毛在撒哈拉的生活是活出了自我的。而在城市的我们是否有活出我们的生活和自我?或许《撒哈拉的故事》可以给到我们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