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的首选网络,已经走向了接入网(EPON光纤入户)和城域网
以太网发展初期的三大标志
- 以太网的诞生 1973
- 第一个技术规范 1980 DIX
- 第一个技术标准 1985 IEEE 802.3
Sun 以太承载了IP,推动计算机网络
以太网和IP的匹配
变长分组:以太网mac帧长度 64-1518 八位组
无连接传送模式:以太网无需事先建立连接也不使用连接
DIX和802.3的区别
802.3以LLC为中心来屏蔽差异。向上为多种网络层协议提供一致的服务,向下汇聚多种LAN规范,但是并不能直接为IP服务。
但是当IP化大潮来临之后,网络层协议基本为IP,下层基本为以太网,LLC作为中心的理由已经没有。
于是802.3顺应IP化大潮,扬弃LLC中心地位,回到DIX规范支持IP,MAC帧结构成为802.3的核心技术,推动了IP over MAC
以太网的发展
DCB:数据中心桥接 取代路由器 二层桥接
CE:电信级以太网 运营商级别的城域网络
以太网的成功得益于
最佳匹配IP技术
简洁 开放 标准化 规模经济
持续的技术进步 适时的变革
ATM和IP的世纪之争
并不是说两者在同一技术(协议)层次上。ATM和以太网才是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微信
用连接型的网络,提供无连接的服务。首次服务时建立连接,这样第二次服务时不用再重新建立,这样就大大见小了第二次初始化的时间。
停止时网络却并不知道,连接性的网络会停留一个大概的时间,然后断掉。微信为了不让连接断掉就要周期性的发一个信令,维持这个连接,占用了资源。
解决问题应该是,尽快升级到4G网络,分组网络就是无连接面向无连接,不存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