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最近在尝试卡夫卡了,先是在家里高中生的推荐下搬回了《变形记》,没错,尝试的结果就是硬着头皮看了四五个短篇之后迷茫了,每个字都认识,这些字码在一起好像知道他要说些啥,可是他究竟要说啥?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文字,所以开始怀疑读不懂卡夫卡,是不是因为不懂他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背景,于是开始搜索一切可能对我读懂他文字有帮助的信息。
格非老师的一篇《卡夫卡的钟摆》适时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格非老师说:“如果他(卡夫卡)的作品我们能看懂,能够发生某种共鸣,那就说明,发生在卡夫卡身上的事,也发生在我们身上”;“如果生活没有告诉你们需要卡夫卡,我觉得你们很幸福,就不要去想了”。
于是,我暂时放下了《变形记》,转头先去读了古斯塔夫·亚诺施的《卡夫卡谈话录》,逐字逐句读完之后,卡夫卡的形象逐渐立体了起来。让我觉得最开心的是,不断在这本谈话录里找到共鸣,直击灵魂,直抒胸臆,多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知音,什么都不做,单单是坐着聊天就可以茶饭不思,无比的享受。太多的共鸣点值得一一探讨和记录下来,现在还不是时候,至少要真正的读过卡夫卡的文字之后吧。
今天只敢浅浅的引用卡夫卡以下这段,来表达对于阅读的观点,深以为然。
“这些现代书籍中的大多数不过是当今世界的浮光掠影,它们转瞬即逝。您应该多读一些老书。比如经典作品,歌德的。古老的作品将它最内在的价值展露在外,永久性的,而新鲜事物就等同于瞬时性,它今天看上去很美,明天看起来就很可笑。这就是文学之道。”
何止只有文学之道,倘若是卡夫卡活在当下,看到铺天盖地的年青人只会对着方寸屏幕,在魔性的BGM下,各种美颜加社会摇的场景,一定也是词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