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就是看得见的爱
玩儿就如同工作对于成人的意义
对于孩子来说,玩儿也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一)
小石头和筱雪正在热切的玩着游戏,我蹲在他们身边:“请问,我可以加入你们的游戏吗?”
“可以呀!”小石头想也没想地就答应了。
“你们在玩儿什么呀?”我特别好奇地问。
“战车游戏,这是我的战车。”小石头自豪地把他手里的战车(一块鹅卵石)递给我看:“超级战车。”
“可是,我没有战车怎么办啊?”我羡慕地看着小石头。
小石头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扭头就出去了,转身就拿了一块石头,哦,不,一台“车”:“这是给你的战车。”那神情就如同去他的车库中随便挑了一台车并且大方地送给了我。
“这车怎么开啊?”我已经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不会开还找人家要车。
小石头正准备回答我,七七进来了:“我可以加入你们的游戏吗?”
小石头也非常爽快地说:“可以!”
七七立刻找到一块石头,轻车就熟地就开着战车“飞檐走壁”。
小石头在草地上捡到一个小木棍儿,木棍儿的中间折了,将断未断,把木棍放在石头上就成了他口中的:“这是我的炮弹战车,突突突。。。。。”筱雪看到小石头的小木棍也想要,伸手去拿的时候,不小心把断的半截扯掉了,我以为小石头会生气。哪知他只是严肃的说了小棍被折断的事实:“筱雪,你把棍子扯断了!”转头又投入到了游戏之中。
“我可以加入你们的游戏吗?”不停地有人进来问,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们立刻就能投入到游戏当中。什么游戏方式、游戏规则统统不会问,他们能在很快的时间时就找到自己在游戏中的节奏。
(二)
七七在他的蛋糕房(一个旧轮胎)旁招呼:“老师,快来吃蛋糕啊。”“好哇!”我快乐地蹲在他旁边,看着他用一个蝴蝶模具舀了一些湿沙,然后把模具倒扣在旁边的木板上,理想的状况是,模具拿起来,下面就有一个蝴蝶蛋糕,可不知怎么了,每次他拿起模具就发现除了掉下来的几粒细沙,啥也没有,调整了好几次方案,试了好几次也没有成功,他无奈地看着那堆沙子,有点儿抱歉地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都没有说话。
(三)
知知在旁边做大蛋糕的时候,筱雪过来了,我说:“太好了,刚好筱雪今天生日(实际上只是这个月),给他做个生日蛋糕吧!”二个人都欢喜地开始忙活起来:知知用一个木棍不断地把旁边的沙子聚集到一块,让蛋糕更大更大一些,筱雪也用小手帮着运沙子。
两个人忙活的景象不一会儿吸引了好几个孩子过来,听说是为筱雪做生日蛋糕,个个都忙碌起来,阳阳和既明从樟树上摘来了黑色的果子当作巧克力豆洒在最上面、乐乐捡了树叶、小石头友情赞助了几个小石头儿、子卿找来了三根木棍当生日蜡烛,还有人干脆扯了一把草洒在上面,他们甚至在装饰好的蛋糕上面又酒了厚厚的一层沙子,说是夹心蛋糕。
小乐乐热切的捧来了一捧沙子,准备洒在最上面当作奶油,簇拥的人太多,他手一抖,沙子尽数洒在了知知的头上,大家都惊呆了,小乐乐也吓了一跳,连声说着对不起并试图用手帮知知把沙子从头上拍下来,哪知越拍越多,沙子顺势洒进了衣领里。我牵过还没从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中反应过来的知知:“我看见了乐乐不是故意的,你还好吗?来,我帮你处理一下。。。。。。”知知也没生气,等我给她处理干净了,她又立刻投入到制作蛋糕的“工作”中。
终于,他们制作了一个让他们觉得非常满意的作品,他们沉浸地围着蛋糕欣赏,似乎谁也没想起来,这个蛋糕是为了筱雪的生日制作的,因为他们没有唱起生日歌。
幼年时期(3-6岁),孩子的整个状态是比较梦幻的,这时候的玩儿的作用是民展孩子的想象。感观是完全打开的,自然中的力量很容易被他吸纳。而孩子是活在当下,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他的身体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像成人需要翻看时间计划表。
每天清晨,孩子们到小麦森林后,放下书包水壶就立刻投入到“工作”之中,一刻也不停,非常忙碌,似乎要将昨晚在家里构想了一个晚上的方案来实施。在小麦森林,他们是感觉是安全的,这种安全来自对环境的信任和对老师的信任,孩子只有在感觉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感觉自由,而感觉自由能激发无限的创造力。
作为老师,需要在这个自由里加入清晰的界限:哪些是被允许,哪些不是被允许的,“不要互相扔石头/沙子”、“不能互相伤害”、“不可以出现家里带来的玩具,比如玩具汽车、手枪等”(为什么不建议孩子从家里带玩具到学校,以后我会再专门说明)、“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
老师要传递出,在这里,我们是家人,要彼此关爱。充分准备好环境,孩子则可以在里面自由玩耍,而玩耍的材料来自自然,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有助于孩子和自然建立很好的连接,同时,形态各异的材料也有助于孩子发展想象,可以不断创造出想象中的任何形态。
而家长的觉知在于知道,家长的任务不是为了取悦孩子,主要是如何更好地支持到孩子自主玩耍,要有足够的自信,当孩子感觉无聊的时候,也是激发他创造性的开始,无聊不是一件坏事,允许孩子经历这个过程,激励孩子自主玩耍。
最后,向家长们抛出一个问题:
努力回忆你的童年,6岁以前,能忆起最早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你在玩些什么?和谁一起玩儿?当时的感受你还记得吗?对你成年后的影响是什么?
孩子自主玩耍的发展规律----
3-4岁:即刻性、无目标、无目的,这里玩一下,那里玩一下,以“自我”为中心时期,所以没有社交概念,属于平行玩耍时期。逐渐发展出幻想的能力,已经在游戏中开始扮演。
4-5岁:幻想能力更强,场景会让他沉浸其中,发展内在图景。依然玩在当下,多接触自然,支持到他的模仿能力,幻想将转化成想象能力,游戏内容融入许多感受原素。对世界的意义产生好奇,会想扮演社会中的不同职业角色:妈妈、警察。。。。。只有他将这个角色的过程扮演模仿一遍,他才会些许了解世界的意义。他必须要自己体验各种角色的情绪(生气、哭。。。。。)有时他需要通过扮演模仿消化他见过的场景。
5-7岁:有一些思考融入到玩耍中。玩游戏会做一些规划:分配角色,安排剧情,这时候,游戏过程中会出现领导角色,冲突会出现(例如不满意分配的角色),而冲突也是游戏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在冲突中学会解决问题。会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规划中,常常才开始正式玩就时间到了。但这时的他们记忆已发挥作用,他们可以连续几天完成这个游戏。(比如我会听到贝贝一放下书包就提议:我们继续建基地吧!)
在5-7岁之前,对游戏停留在控索体验阶段,之后,在游戏中希望能控制这个“世界”。这个时候的孩子,交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