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书展买到的一本小说,推荐里说这是一本看了第一章忍不住想一直往下读的书,所以我买了,晚上马上读完第一章发现似乎没想象中那么吸引人,所以继续读第二章,依旧没感觉,今天又花了四五个小时读完整本书,感觉自己被骗了,从头至尾都没有惊喜的吸引人,而是平凡到极致的一个人的一生,有点穿越,有点共鸣,有点淡淡的忧伤,也有点大雪的寒冬里微微的暖意。
这本书就是《大雪将至》
故事主人公艾格尔,小时候被亲戚的暴打导致腿部残疾,但是他长得很健壮,可以完成其他人能完成不能完成的工作。长大后,他脱离了亲戚,独立成家,在山里一家索道公司做工,见证了索道通向深山,也见证了人为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在雪崩里,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后来他经历了战争,被困战俘营6年,战争结束后,得以回到家乡,再次经历了时间变化带给家乡的巨变,柏油路、电视机还有越来越多的游人。他转做导游带着游客上山看风景爬高地,直到身体无法继续,最终在山上自给自足直到死去。
看似平凡的一生,见证了大山从封闭到开放到发达,见证战争的全过程,也许这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在时代的巨轮下被不断碾压和消耗,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你会被碾成粉末消失殆尽。所以,平凡故事中不平凡的艾格尔,经历过种种磨难,但依旧热爱生活,执着地过好每一天的那种精神,就像大雪寒冬中的一簇火焰,温暖到了我。
在故事中,几个片段让我有所联想:
1.当索道缆车在山里施工的某天,一场前所未有的雪崩带走了艾格尔的妻子,住所,以及破坏了村子。当时负责人自问是不是他们的行为造成了这次雪崩,但又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在做好事,在打通封闭的大山和外面的世界。
雪崩让人看到了大自然的无法撼动,也让我有所怀疑,是否需要用破坏大自然的代价来打开大山封闭的大门?
世界是地球村,但实际上很多偏远山区依旧在大山里,不在地球村中,我们试图用各种方式将他们圈进村中,但发现却破坏了大自然,一草一木、土地环境、空气水质。最近在西北,发现兰州的整体温度相比几年前高了许多,而县城的温度也在逐年上升,是因为城市开发?是因为人口增加?亦或是因为我们在有限的地球妈妈身上不断索取的后遗症呢?
城市需要进步,但也希望是以保护大自然的前提下去进步,这样才能给未来留下更多美景去探寻。
2.艾格尔做着山中导游带着游客游览,让我想到自己作为游客。
曾经在山里小乔和我说,“不要多看,不要拍照,不要做出很多不恰当的举动,要像当地人一样的生活,否则你在这里就很突兀。”
当我不远万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地方去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充满需求的,想在这个地方索取一些东西,也许是风景,也许是高山,也许是惬意的异域风土,但我始终只是作为一个游客在游览,也许在当地人看来,我就像一只猴子,被他们观赏着。
这让我重新去定义旅行,暑假去到两个地方,回来后发现,斯里兰卡像旅游,而甘肃则像旅行。区别就在于,我是否沉下心融入到当地去生活,因为只有生活,才能让自己更贴近当地,扎根去了解他们。惭愧的一次远途,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收获到应有的旅行的意义。
最后,再分享几句书中的片段:
1.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失去越来越多的东西。这个人快一点,另一个可能就持续得久一点。从一出生开始你就一点接一点地在失去什么,一开始是一只脚趾,然后是一只胳膊;一开始是一颗牙,然后是整副牙齿;一开始是一点回忆,然后就是整个记忆,就是类似这样的,一直到某个时刻什么都没留下了。然后他们把你最后那部分剩余扔进一个洞里,填土埋起来,然后就完了。
2.“如果已经在开往地狱的路上,那就应该和魔鬼一起笑着去,”他说,“笑笑又不辛苦,还能让整个事情更容易忍受些。”
3.每一个疯狂的头脑后面,都有另外一个更加疯狂、更加糟糕的头脑在时刻准备着,最终一切又会重头再来一遍,不过是时间问题。
4.和所有的人一样,在他的一生里,也曾怀有过自己的想象和梦想,其中的一些是他自己实现的,有一些是命运赠予给他的,很多是从来都无法实现的,或者是刚刚得到,就又被从手中掠夺走的。但是他一直还活着。
5.在冰雪开始融化的那几天里,早上他走过自己小屋子前被晨露湿润的草地,躺到疏疏落落散在草地的平石中的一块上面,背上感受着凉爽的石头,脸上洒着一束束温暖的阳光。每当这时候,他心里感到,很多事情根本没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