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王春艳读论语分享: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而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只有将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君子。
悟:文质彬彬,在孔子眼中,只有文质彬彬才能被称作君子。其实对于文与质的理,与人们的思想境界有关,不同境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体会。
其实,文与质分别代表着形式与内容,一个是外在的,一个是内在的,两者是同一矛盾体中的两个极端,只有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倘若只在乎文,那就是人们常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不能光读书,读死书,过分的注重文采就会象个酸秀才,书呆子了。而光偏质不在乎文也不行,若一个人偏质,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没有文化教养,就会显得粗俗,跟任何人沟通,就会不知不觉得的满口粗话,会让对方顿失去在跟你沟通下去的谈话机会,甚至于后面都不想再见的尴尬局面,所以孔子提倡只有可以做到文质彬彬的人,才会是君子,文和质是对立的两面,但是都必须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内外兼修才能适应于这个社会的生存发展。
因此,要做到文质彬彬,就要先处理好文与质的关系,对于个人而言,文是代表个人文釆,形象,气质,装饰,个人形象,代表是个人的外在表现,而质则是自己的品行,是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所以,我们平时应努力充实自己,提高内在品质,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同时还注意仪容修饰,言谈举止,注意礼仪,摒弃粗野言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好文与质的平衡,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人生经营的就是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