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刚教授《地理教育:如何回归地理学》讲座

        4月18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的刘云刚院长,为阳江市初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做了第一场讲座《地理教学,如何回归地理学?》。


      一、谈困惑

    刘院长谈到地理学的性质、边界、内容等方面的杂乱,还提到哈佛大学地理学消亡与重生的案例。还有对本土地理的探究。

    我联想到自己中学地理教学上的一些困惑,比如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学生的地理兴趣培养、考试压力等。还有地理课堂效率、个人魅力、教学成效等困惑。

      二、回归地理学的需求

      刘院长提到学科价值、地理学思维、野外实践研究、乡土地理教材等。

      这也想我思考,我应该对本地的乡土地理进行深入挖掘,选取更多有用的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本地的地理概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三、地理学科的特点

    1.尺度观——全球、实际、本土

    2.时空感——历史、变迁、当下

    3.地方情——本土情怀


      这也提示我,多留心地理生活,多外出考察,旅游,既拓宽视野,又可以为自己积累一些地理素材。

    四、如何回归:做好大学与中小地理课程的衔接

    1.地理学是一门面向世界观形成的野外科学。本质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2.地理学科体系:地理发现→地理学理论→地理方法

    3.地理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刘院长说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 用脚实践、用眼观察、用手总结。

    最后刘教授还推荐了很多地理学的专业书籍,供大家学习。

   

    五、交流学习

    最后一个环节,是交流环节。刘教授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