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一不小心选了教育类专业,学习的间隙,我总在思考以后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于是把以前最喜欢的教育类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又拿出来看了一遍。
放牛班这个词,是从台湾发展出来的,意思大概就是已经被放弃了,老师像放牛一样散养的学生组成的班级,而电影中的放牛班是其实是指的一所偏远的寄宿学校。
在巴黎梦想受到挫败的音乐家克莱门特来到了这个乡下的寄宿学校当学监,这所名叫“塘底”的寄宿学校,里面的学生质量其实很是参差不齐,学生们的年龄也很不对称,有的像幼儿园的孩子还有的又像是高中生。而那些正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大男孩是最不好管教的,尽管克莱门特采用的是怀柔政策,跟孩子们悉心沟通,却也并没有多大成效。
偶然的一个机会,克莱门特听到一个学生在唱歌,他突然想到,也许可以用音乐来做点什么,曾经发誓不在碰乐谱的克莱门特,为了给孩子们编曲,通宵没有睡觉。第二天,他给所有的孩子们分了声部,有一个孩子实在唱的五音不全,克莱门特于是让他充当曲谱架,他想尽量的让所有孩子都能参与到合唱里面。
孩子们中间有一个叫莫朗杰的,克莱门特发现他在唱歌上有着非比寻常的天赋,就像沙漠中的一粒金子,如果没有克莱门特的发现,也许莫朗杰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
克莱门特用合唱这种形式,让这些放牛班的本来自己都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们重拾了自信与尊严,你能感觉到这些不被世人看好孩子在合唱时熠熠生辉的脸庞。
也许好的故事都会有一个遗憾的结局,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克莱门特被校长解聘了,在他离开的那天,孩子们不被允许去送他,可是当克莱门特走过教学楼时,一架架纸飞机从高高的窗口飘飞出来,他捡起打开一看,正是学生们字迹不太好看却真诚的祝福。克莱门特笑了笑,心满意足的走出了“溏底”的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