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生活了很多年,闲暇之时总会想着出去走走,找一个好天气,去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消除一身的疲惫,这成了我的一个爱好。很多人同我一样,也想出去走走,可到底去哪里好呢,在选择地点,出行方式,规划出行路线这一个个问题面前,很多人就已经打消了出去游玩的念头。结合我过去的一些亲身感受,如果要挑选一个去过100次都不会腻的地方,你会选择哪里呢?我的答案是——小雁塔。
西安的十月,早已没了夏日的酷暑,国庆刚一放假,秋雨就绵绵不绝下了个通透,本来早就规划好自驾出游的旅程被迫胎死腹中。天刚放晴,我便迫不及待地出了门,直奔小雁塔景区,想要抓住稍纵即逝的秋天。
小雁塔,是个一年四季都很美丽的地方。它既是一处世界遗产,又是一座博物馆,还是西安古树最密集的地方。拥有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韵味悠长的园林景致现今依然免费开放,而且地理位置还在闹市地铁可达之地,这在西安,大概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吧?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么一个国家级的景区,相比其他动辄几十元门票的景点来说,更凸显出小雁塔的亲民,她就好似一个年迈的长者,静静地待在那里,平静地看着四周的车水马龙,行人匆匆。她既不烦躁,又不向往名利,总是那么古井不波地等待着,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
小雁塔景区的核心,自然是这座耸立1300多年的小雁塔本塔了。小雁塔与大雁塔,从唐朝时便是长安城内最重要的两处地标性建筑,2014年,这对“兄弟”也一起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过如今想去看大雁塔,得花上40元门票;小雁塔则敞开怀抱,迎接着万千游客。游客不用花一分钱,便能一睹它的容颜,感受她的历史底蕴。
小雁塔很秀气,它是一座密檐式砖结构佛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塔身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原为15层,约45米高,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大地震时,塔顶被毁掉两层,现存13层。
小雁塔的基座为砖方台,塔基座南北各开有一券门,青石门相,券门下为青石踏步。石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底层北券门外紧靠塔体的砖砌门楼,系清代增建。塔基座南侧有清代石门坊,南额刻有“万汇沾恩”,北额刻有“不二法门”。
小雁塔内有几处比较有名的文物遗存,对历史、佛学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近距离去感知一下,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唐尊胜幢,坐落于小雁塔东南角的“花径”院内,刻成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原为唐时彭城郡居士刘士宁为其已故的母亲所立。经幢为石质,八棱柱形,上覆莲花宝珠顶,下有一方形基座,座每面两龛,浮雕伎乐演奏图。幢身正面刻《佛顶尊圣陀罗尼经》,其后附刻《佛说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幢身高126.3厘米,幢座为长方体,长62厘米、宽59厘米,高27厘米。经幢除局部稍有残损外,整体保存较完整。
此经幢的珍贵之处在于底座的浮雕伎乐演奏图。他们当数坐部伎,演奏的是雅乐。经幢上半部分有两层华盖,每一层都分别有不同形态的八个龙头作装饰,代表了天龙八部。两华盖之间有八个佛龛,塑造了跏趺坐的释迦牟尼讲法的情景,形、神与纺织品的华盖相似。全幢轻重合宜,繁简适度,充分体现了唐代中后期石幢造型的艺术风格。
唐代石佛,无头石刻佛像是在小雁塔脚下出土的最大一尊唐代石佛像。石佛出土时残缺无头,身穿袈裟,双手处断裂,呈立状站在莲花座上。
金代铁钟,是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钟高3.55米,重约8000千克。每天清晨寺内会定时敲钟,数十里内都可听到。钟声清亮,塔影秀丽,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而我最喜欢逛的已经不是这些遗存的文物,而是更喜欢小雁塔内的园林,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流连、冥想,倾听树叶的沙沙声,在这里,我的内心会十分宁静,心底会不由升起一股股凉意,滋润着干涸的心。
围绕小雁塔的是一处园林,这里历史中曾经是荐福寺(小雁塔原名荐福寺塔)的所在地,如今寺庙已经消失,散落其中的白衣阁、藏经楼、大雄宝殿、慈氏阁、南山门等明清古建筑群依然留存,为小雁塔园林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
而围绕这些明清古建筑群的,则是西安市区里最密集的一片古槐树群,国槐是古城西安的“市树”。
走在西安的街头,会发现许多古老的大槐树。据相关资料,西安曾经有一项普查数据,在西安的各种古树名木中,槐树是最多的,年份也是最久的。
据史料记载,国槐早在汉代就已定居长安。唐代,槐树成为“有君子之风,坚硬、正直,荫盖广阔”的美好象征,被广泛地种植在长安城的街道两旁。这种“国槐夹道”的景观,也隐含时代的社会生活寓意。
小雁塔里的古槐密布,光有“身份证”的古槐就有十来棵,它们遮天蔽日,擎天而立,撒下一片浓阴,极具幽深清远之况味。行走其中,便会瞬间有种远离喧嚣的错觉,走着走着,心也渐渐宁静。
最古老的几棵槐树,都有1300来岁。它们的树皮像耄耋老人的肌肤,粗粝、皴裂,十分沧桑。抬头望向树叶,却依然绿意盎然、亭亭如盖,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些访客:我们还年轻着呢!
由于年代久远,这里也成了一座“古树展览馆”。有些古槐的旁边,竖立着几块“朽木”(它们曾经是古树的一部分),上面写着“古树研究标本禁止触摸”等字样;有些古槐的枝干则已经倾斜,景区为此设立了仿树干“拐杖”用以支撑它们庞大的身躯。
拄着“拐杖”的古槐树,与不远处的小雁塔,辉映出甘苦与共的时光感。是啊,算一算,它们相伴走过了1300多个年头呐!
寒露已过,深秋已至。此时此刻,银杏的黄叶挂上了枝头,一颗颗白果也披上了白霜,不远处的爬山虎也渐渐枯萎,而这里的古槐树依然绿色依旧,有这么多古槐树的装扮,满眼的绿仍是小雁塔里的“主打色”。这是一年中最后一抹深幽了,趁着寒冬未至,来这里抓住秋的尾巴吧!
最后说一些旅游的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小雁塔西安博物院
交通:大家可以乘坐公交车到“小雁塔”站下车;或者坐地铁到“南稍门”站,然后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不建议开车。
门票:免费,提前在网上预约免费门票,刷身份证入内。注意每周二闭馆。目前进入景区需要提供72小时核酸阴性报告或24小时核酸采集证明。
希望你能在疫情跌宕起伏的今日,仍能出去走走,让包裹着的心灵得以释放!
温馨提示:出门做好安全防护,随时关注疫情防控政策,祝愿朋友们快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