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这本书是人格心理学教材的黄金标准,中文版一直有陈会昌教授翻译。最新的这第八版更是教授退休后自己一人完成了全部翻译工作,他还在翻译的过程中去各大网站读了有关本书的上千篇评论,可见用心。关于读这本书于我自己的意义,引用下序言里的内容: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如果能认真读一读本书中对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认知流派的理论与心理治疗方法的介绍,同时了解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的一些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对了解自己和家人、增强社交能力、改善心理健康都会有所裨益。
以笔者自己对人格心理的了解程度,本书的拆书笔记将会是严格按照书本章节结构的摘要,会写的比较细的会是笔者阅读中发现与自己日常想当然的想法不同的观点。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人与环境
以911事件发生后各种人的反应为例,可以看到人们在当时的行为有巨大的不同。人的行为受什么影响?今天在心理学领域被普遍接受的答案是:人的行为是由情境和个人这两者共同决定的。
社会心理学者更关注情境,他们做研究的目的是查明哪些情境下可能某种行为增多还是减少。人格心理学者则更感兴趣面临相同的情境,为什么人与人不同。
人格的定义:
人格可以定义为原子个体自身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这里的第一个要点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一般而言行为方式就是人格心理研究者中的个体差异。这里重要的是稳定的,跨越了具体事件的时间和情景的人的差异性才是人格。
第二个要点是内部过程。与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和可观察的行为不同,人格是在人的内心发生的、影响人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人格的六个流派
我们对人格的研究应该还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形成了几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查明和验证了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 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影响很大。
- 特质流派: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
- 生物学流派:用遗传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 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不太注重对内部过程的研究,并认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 认知流派:用人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人格差异。
举例如对攻击性和抑郁两个主题,六个流派就分别有不同的观点。
人格与文化
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逐渐认识到,文化对理解人格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乍看之下这和“人格不同于情景对行为的影响”这个人格学者和社会学者的重要观点不一致。但是科学心理学诞生自的发达国家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心理学者们发现,作为研究和描述人格之基础的很多观点,并不能应用于不同文化的人们。心理学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人与人格是存在于文化背景中的(笔者:比如后面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观点就离不开文化背景)。
最研究的最多的最重要的文化差别是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比如:西方的自尊概念是以个目标和独特感为基础的,这一概念对另一些国家的人们就未必有意义。
因此有必要提醒读者,本书介绍的多数理论和研究是基于对个体主义文化的观察,实际上,大部分研究是在美国展开的。有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是个体主义倾向最强的国家。这不等于说本书的研究结果没有意义,而是希望我们记住,一种特定的描述是否可以适用于所有人,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者在不同的文化群里发现了一致的结果,如第四章对梦的研究和第十章对婚姻类型的研究。在另一些情况下,如自尊的例子,就发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差异。
总之,查明文化局限性或各种现象的普遍性,可以为理解所研究概念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
理论、应用、评价与研究
理论、应用、评价和研究是完成人格理解的四个重要成分。也是本书章节划分的方式,所以必须介绍一下。
理论:
本书介绍人格理论时将以人格理论家为线索,每个人格理论家都以一种综合而全面的模式介绍人格是怎样构成、怎样发挥作用的。人格的每个流派都是先从理论开始的,虽然每一种理论都倾向于强调人格的一个方面,但每个理论家在描述人格本质时候都必要要深入探讨几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六个流派的理论家是按照下图来说明:
应用:
心理治疗是人格心理学的最重要应用,也有人格理论家有关宗教、有效教学以及职业选择的看法。
评价:
(笔者:这里的评价不是指对人格理论的评价,而是对人进行人格测量和评价的方法。)
评价是指心理学家如何测量人格,简而言之一个心理学者如何测量人格,取决于他认为人格是什么。不同流派提出有不同的测量方法。
研究:
(笔者:这里的研究不是口语中指对人格理论的研究,而是学术用语中“研究课题”的意思)
六个流派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每个流派都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有些研究检验了处于本理论的核心地位原理和假设。在本书中像健康、人际关系、抑郁、成就、焦虑、攻击性等话题,不止一次出现。因为要理解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它们加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