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1)起初,孩子们的啼哭表达的是一种请求,一旦得不到满足,请求就会变成命令。如此一来,他们由于柔弱的身体而对别人产生的依赖到头来却演变成了对别人的支配和命令。
(2)他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出于本身的需要,而是我们的侍候。我们发现,道德的影响并不是源于人的天性,所以从孩子刚一出生,我们就必须特别在意他们不同的表情或不同的哭声所表达的诉求。
(3)孩子伸手去拿远处的某个东西,如果他一声不吭的话,很可能是因为他分辨不出自己和东西之间的距离。但是,如果他大哭大闹,那就是在命令那个东西主动过来,或者让我们帮他去取。
(4)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他抱起来,带他去拿那个东西。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们就不要理他,如果他哭得更厉害了,我们就更要对他视而不见。
(5)这样就会让他知道自己不是谁的主人,而且没有权利对任何人或者任何东西下命令。孩子看见了一个东西,或者别人拿给他一个东西,如果他想要的话,我们不要拿给他,而是抱起他过去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他启发,而且这种给他启发的方法也与他的年龄相称。
感想:这段表述太精彩了,颇为赞同。大一点的孩子或者哪怕成年人,他们易怒、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都可以在婴幼儿时期找到根源,因为什么,很可能因为我们对他的要求,哪怕是无理的要求,通通满足,来者不拒。怎样的场景呢?只要他大哭大闹,我们就认输,我们就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这样屡试不爽之后,就误认为,我们是他的奴仆,他有权利对我们下命令,我们只能听之任之,是这样吗?怎么预防这种恶习呢?听听卢梭怎么说。
卢梭说呀,婴幼儿因为身体的柔弱呢,只能通过啼哭表达需求,(1)这种需求是请求还是命令呢?
起初,孩子们的啼哭表达的是一种请求,一旦得不到满足,请求就会变成命令。如此一来,他们由于柔弱的身体而对别人产生的依赖到头来却演变成了对别人的支配和命令。
(2)举例说明:够远处东西
孩子伸手去拿远处的某个东西,如果他一声不吭的话,很可能是因为他分辨不出自己和东西之间的距离。但是,如果他大哭大闹,那就是在命令那个东西主动过来,或者让我们帮他去取。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他抱起来,带他去拿那个东西。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们就不要理他,如果他哭得更厉害了,我们就更要对他视而不见。
(3)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
对于孩子的大哭大闹视而不见,这样就会让他知道自己不是谁的主人,而且没有权利对任何人或者任何东西下命令。另外,要注意哈,孩子看见了一个东西,如果他想要的话,我们不要直接拿给他,而是抱起他过去拿。为什么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他启发,而且这种给他启发的方法也与他的年龄相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嘛,自我效能感从小就培养。
(4)教育之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怎么做呢?
从孩子刚一出生,我们就必须特别留意他们不同的表情或哭声所表达的不同的诉求。要会判断,这声啼哭,是正常需求,还是无理取闹,家长们,要增强辨别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