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的吵闹又近了:看你跑出去怎么就那么开心,呆在家里怎么就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然后,吵闹开始。
喧嚣、吵闹,是这个家庭不可忽略的主题,我忽然发现,一家人平和的说话感觉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我是真的不想呆在家里。
呆在家里,就会面对无限的吵闹。很无奈的结果,明明是一家人,却是针锋相对。
家人说我越大越不着家。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在我长大身体成熟的同时,我的心理也在成熟。
我很清楚的明白,家,对一个人啥多么的重要。每天的忙碌结束,都在渴望归家。没有人是不着家的。
但我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大概还是害怕面对吧。不喜欢去面对争吵,也不想去心平气和的去谈谈。这对于我而言,已经不是个好方法了。
我很难过,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大多都在可以摆出家长的样子。然而我不得不想起电影里面的一句话:父母在生孩子前都应该做功课学习如何当父母。(大意如此,电影貌似名叫超脱)
这句话好似没什么意思,但是在现今的世界各个家庭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很不能理解,为啥大多数家长对自己要求松懈却喜欢对孩子管制那么多。他们对孩子树立了松散的榜样却希望孩子变成严谨认真的人。逻辑很奇怪,但大多数人,都在这样做。
我身边很多家长,都是这样没有逻辑的在教育孩子。但是身边也不乏有理性的家长在以身作则。矛盾很多,不可更改,但是我仍然想说,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回家了。
家是什么,我们安身立命之所、心灵的归宿。但是如今越大似乎一切都和我们的世界观背道而驰,和家长的理念格格不入。这不能说是谁的错,谁的错都不是,然而谁都做错了。
我喜欢平和,估计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但是慢慢的,被‘社会化’了的大人,在家里面已然只会发泄喧嚣。这个,没有办法。按照中国的伦理道德,不能以下犯上更不能去对父母不尊重。只能忍耐。
忍耐,只是第一层的发泄。到了我们足够年龄,我们就会到达第二层的发泄——顶嘴。似乎顶嘴是家人不喜欢的,但是我们却能表达我们的意愿。于是在大一点,我们有能力不回家了,就到达了第三层——晚回家。
我们在用行动抗议,做着挣扎,表示我们不喜如此。奈何,无人愿意理解。于是又一个孤独的灵魂登场,这似乎又为夜生活的人们增加了新成员。
我不是大肆宣扬夜晚不归有多么好。我只是说,每个人都需要理解。这个理解需要各方面的。但是在家里,家长在面对孩子,真的需要耐心与平静。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回家,这样的理由,不是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