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之怪现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企业的发展逐渐的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需要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来强大企业自身实力。企业内部为提升自身竞争力,持续不断的规划、调研、选型、实施信息化软件平台,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在热火朝天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且借着国家智能制造政策这个东南风,而有所作为。
在企业信息化及智能制造这个浪潮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问题,我对其称之为企业信息化之怪现状,为什么这么说呢?怪,是因为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已经脱离了企业的初衷,渐渐的偏离了面向普遍用户,而只服务少数人的软件平台;现状,是因为这种现象在各个企业中普遍存在,下面举三个案例来一窥洞天。
A企业是一家车类制动系统提供商,几年前由原厂实施了工艺管理模块。经过多年的使用,该企业的工艺部门在编制工艺的过程中,仍然采用文档编辑(使用word)的方式编制工艺规程,手工编制二维输出的工艺规程一直困扰着工艺人员,无论是修改、变更,还是输出给下游系统,都表现出效率低下,容易出错。工艺部门内部讨论多次,期望改善目前状况,向三维结构化工艺转变。表现的痛点就是系统功能已经存在,不知道如何去用?总希望看到类似企业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从不自己思考自己怎样把系统功能用起来。
B企业是一家北方的研究所类型的企业,多年前购买的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一直没有安装使用,直到二年前,上级主管部门要稽核PDM系统数据产出及平台使用情况,才想起来还要把PDM系统软件安装好,把平台架设起来。找了一家供应商,只是把系统安装完成,能够上传基本的数据资料,保证系统日常不宕机。表现突出的问题是软件资源的闲置,没有发挥软件平台应有的效用。用行业里调侃的话来说,“买回来先供着,用不用再说”。
C企业是一家研发制造企业,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我更倾向于称他们“玩”PDM系统的。2012年前后,该企业规划实施PDM系统一期,2012年底将第一家供应商给“玩”跑了,供应商尽管赔钱也不继续做下去,没办法找第二家供应商草草将PDM系统上线,上传了一些企业产品数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到2017年,公司管理层交接班,主管领导再次提出规划实施PDM系统,这次找了多家进行竞标,中标厂商对PDM系统不熟转包给另外一家供应商,规划实施一年多,系统可以上线使用了,企业找了一堆理由,暂时上不了线。但没问题,可以规划PDM二期,再做一些需求对一期的补充,当二期还在执行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规划三期了。这个时候,登录系统你会发现还没有多少正式的产品数据在系统中。系统使用与否不重要,但“玩”系统他们是认真的。
如果你能进一步思考,从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秘密”,企业信息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浑水摸鱼”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脚踏实地”才是发展正途。
致敬还在企业信息化浪潮中拼搏的勇士们!